企業(yè)在進行經營活動時,隨時都有可能會面臨危急時刻,或破產,或產品銷路不暢,或人才危機,每當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者力挽狂瀾,果斷采取措施,才能把危機轉化成良機。危機給管理者帶來的不應該是災難,而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變危機為機遇,就能使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強生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強生公司的主打產品泰諾膠囊,被當作殺人工具,導致7人死亡。
1982年9月29日,美國伊利諾伊12歲的瑪麗吃了一粒泰諾膠囊后,死在了廁所里。同天上午,也是住在伊利諾伊州27歲的亞當,在吃了一粒泰諾膠囊一小時后,心臟衰竭而突然死亡。當天晚上,亞當的弟弟和弟媳吃了同一藥瓶里的泰諾膠囊,幾小時后,兩人全部死亡。
第二天,還是在伊利諾伊州,3個居民服了泰諾膠囊后死亡。相繼兩天,總共有7人因為服用強生公司的泰諾膠囊而死亡。
幾天后,經過美國聯邦調查人員和強生制藥的員工調查發(fā)現,這些泰諾膠囊中含有高達65毫克的氰化物。一般來說,5~7微克的氰化物就可以致人死命。很顯然,有人故意將致命的氰化物注入泰諾膠囊里。更糟糕的是,誰都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這樣的泰諾膠囊。
泰諾膠囊的滅頂之災也隨之而來——全國各大電視臺每天晚上在黃金時段紛紛報道泰諾膠囊事件;芝加哥的警察每天開著裝有擴音喇叭的車在居民區(qū)內警告勿用泰諾膠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向民眾發(fā)出警告,告誡民眾不要再服用泰諾膠囊;市場調查明確表明,每10個過去使用過這種藥的人,至少有6人說他們以后將不再用這種藥了……
人們對強生公司已產生了恐懼心理。面對嚴峻形勢,聯邦調查局建議強生公司收回芝加哥地區(qū)的部分產品,因為如果全部收回,強生公司的損失實在太大。
但是,10月5日,在加州某地藥店抽查時,發(fā)現有三瓶泰諾膠囊里也被摻入了氰化物,這表明有毒泰諾膠囊并不局限于一個地區(qū)。于是,強生公司總裁吉姆·伯克毅然決定收回全部產品。
10月6日,強生制藥公司,向全美國大約15000家零售商和分銷商發(fā)出了電報,請求他們從貨架上取下1100萬瓶泰諾膠囊。以后幾天,又陸續(xù)召回了幾千萬瓶泰諾,并當即銷毀。據統(tǒng)計,強生總共召回的藥數是3100萬瓶,零售價值1億美元。而后,強生公司又發(fā)出了45萬封電報請各醫(yī)療單位提高警惕,并且設立了專用電話線,來解答各界的疑問和咨詢。從9月30日事件發(fā)生,截止到10月上旬,泰諾膠囊全線停產,這幾天內,強生的損失就高達10萬美元。而且這次招回事件,使強生制藥的股票收益從1981年的78美分降到1982年的51美分。
但伯克認為,這個時候他已不能再顧及這些了,人的生命比任何利潤都重要。他坦誠地站到公眾面前,用事實說話,用愛心講理,用真誠溫和的言詞來證明“我們是無辜的”,他告訴公眾,公司和他們都是受害者。
強生公司舉行了一個由30多個城市參加,通過衛(wèi)星轉播的電視記者招待會。在會上,吉姆·伯克那淺灰色的頭發(fā),清澈的藍眼睛,給觀眾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以真切的關心和誠懇贏得了用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