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首頁  | 經營管理 | 營銷專題 | 人際溝通 | 創(chuàng)業(yè)天地 | 網商 | 職場生涯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營銷管理>>商人之道>>|
做生意以小損而換大益

發(fā)布:2008-3-8 10:50:51  來源: 世界經理人 [字體: ]

  “先義后利”命題,是儒家針對“先利后義”的弊病而提出來的。孟子認為“先利后義”,勢必造成“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的結果。最高統(tǒng)治者如帶頭講利,就會帶動人人言利的風氣,而人的貪欲難以滿足,必然會引起互相爭奪,天下大亂。只有“先義而后利”,人的欲望容易得到滿足,統(tǒng)治者也會因此而得到好處。“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荀子從個人榮辱的角度闡述了兩種治國之道,指出“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見利思義”也叫“見得思義”或“義然后缺。”

    “見利思義”和“義然后缺”是孔子在《論語憲問》篇中提出的:“見得思義”則是孔子在《論語?季氏》篇中提出的。這些都是說人在判斷事物和行為準則上應以“義”即道德價值作為惟一的取舍標準。根據(jù)“見利思義”的觀點,儒商在企業(yè)經營活動中,“利”是要追求的,錢是要賺的,而“君子言義不言利”的傳統(tǒng)思想是必須拋棄的。但是賺錢必須以“義”為取舍標準。何謂義?“義者,宜也。”《禮記?中庸》)“行而宜之之謂義”。(韓愈《原道》)這里所謂“義”,除了傳統(tǒng)儒家從道德層次上大力提倡職業(yè)道德,力求做到賺錢不“缺德”外,還必須注入以法治企業(yè)的新觀念,從法律層次上大力提高守法意識,力求做到賺錢不“違法”。

    只要在不缺德、不違法的前提下,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講掙錢,理直氣壯地賺大錢。根據(jù)“見利思義”原則,即要求經營者必須遵守國家政策法令,不能搞邪門歪道,進行走私活動、偷稅漏稅、貪污盜竊、侵吞公款、販賣毒品、拐賣兒童等犯罪行為。要求國家和個人只能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對社會和人類有益的企業(yè),任何不利于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企業(yè)和產品都不應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同時,要求商人在經營中只能賺取合法合理的利潤,不能以假冒偽劣產品去搞不正當競爭或以違法行為來獲取利潤。這就為現(xiàn)代儒商指出了一條正確的價值取向,賦予儒商以崇高的道德價值。

    捐善款的義舉固然是出自商人的仁義之心,但這一義舉的又一客觀效果則是為商人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樹立了一塊無價的金字招牌。

    李嘉誠在商場上成功了,但他并沒有捂緊自己的錢袋,而是捐贈大量財物來興義舉,做善事。李嘉誠慷慨解囊、善舉義行在家鄉(xiāng)廣為流傳,樹起一座心碑。尤令人稱道的是,他淡泊功名,保持低調。他不同意以他的名字為潮安、潮州兩醫(yī)院命名,甚至不愿意參加剪彩儀式。

    1991年7月12日早晨,李嘉誠邊用早餐,邊聽廣播,驚悉中國華東地區(qū)發(fā)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災。他立即在第一時間通知新華社香港分社,以四大公司名義捐出5000萬港元賑災,同時倡議全港市民掀起救災熱潮。數(shù)日后,汕頭遭遇強臺風災害,李嘉誠又以個人名義捐500萬港元給汕頭市政府。李嘉誠的善行義舉顯示了其崇高的人格和品德。但誰又能否定,李嘉誠的高尚形象沒有給他的商業(yè)事業(yè)帶來效益?

    道理很簡單,做生意誰不想找一個人品人格高尚、信譽卓著的商人作伙伴?誰愿意與奸商交朋友呢?從商業(yè)角度看,李嘉誠的善舉是他在商業(yè)活動中的無形資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無形資產要比有形資產更昂貴、更具價值。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類熱點  
營銷專題  
創(chuàng)業(yè)天地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