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漢市南興鎮(zhèn)仁壽一村民在地里挖土時,一鋤頭下去挖出一個陶缸,包括碗、碟、高足杯等24件明代嘉靖年間燒制的青花瓷重見天日,這一消息不脛而走。
四川村民鋤地挖出24件明代青花瓷被警方收走
接到報警后,廣漢警方和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趕往現場,收回了這批明代青花瓷。這些瓷器上有牡丹、仕女、山水、龍紋等精美圖案,還有大明嘉靖年制等文字,屬于明代民窯上品。27日,這批文物已被轉交至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收藏。
村民挖坑 挖出青花瓷
挖出瓷器的是南興鎮(zhèn)仁壽村5社村民馮立根。5月3日,村民孟某家中有人去世,在組長麥某的自留地里選了墓地,馮立根應邀與另外3人負責挖坑,當挖到地下40厘米深處時,馮立根感覺到土里有硬東西。“當時,我們挖出了一個40厘米深的坑,突然被一塊大石頭卡住了。”馮立根介紹,他費力用鋤頭把石頭移開,“結果發(fā)現下面竟然有些空,里面放了一個陶缸。”或許是用力過猛,陶缸已有所破壞,一批青花瓷器躍然眼前。
“一些碗碟整齊地放在一個陶缸里。”馮立根說,“我們沒意識到是寶貝,取完土后就各自回家了,東西被主人家拿走了。”不過,孟家在地里挖出“寶貝”的消息不脛而走。后來,有村民報了警。22日上午,廣漢市文物管理部門接到南興派出所的信息后,立即派人到現場,在警方協(xié)助下依法將這24件文物收回。經初步鑒定,24件文物為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
24件瓷器屬明代民窯上品
27日上午,這批文物已被轉交至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收藏。經統(tǒng)計,這批出土的青花瓷,包括大青花瓷碗1件、中青花瓷碗6件、小青花瓷碗6件、青花瓷碟2件、青花高足杯3件、方形青花碟1件、白瓷碟5件,可辯器物共計24件以及青花瓷片若干。
成都商報記者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看到了這批瓷器,發(fā)現除了5件白瓷碟外,每件瓷器上都有青色花紋,或是山水、或是人物、或是花朵,無不栩栩如生。一只大青花瓷碗表面印有漂亮的藤蔓花卉,碗底上的“大明嘉靖年制”6個大字表明了其久遠的年代。此外,部分瓷器上還印有“富貴佳器”等文字。
“根據器物形制,初步認定為明代中晚期民窯瓷器。”廣漢市文管所副所長劉軍介紹,這批瓷器胎體較薄、色澤艷麗、圖案精美、做工考究,為明代民窯的上品。
據介紹,這是德陽一次性出土明代瓷器較多的一次,對于研究明代民窯制瓷工藝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實物資料。目前,文物專家正在對這批瓷器進行清洗、整理、修復和進一步認定工作。待相關工作完成后,三星堆博物館將擇機向廣大市民公開展示。
資料圖片
青花瓷
據國家注冊鑒定師曹洪介紹,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主流,其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zhèn)。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fā)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chuàng)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景德鎮(zhèn)出產的青花瓷最為著名。
對于如何評定青花瓷的等級,曹洪說,古瓷鑒定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件古陶瓷,都有它的時代特征。首先確定是官窯青花還是民間青花,官窯青花規(guī)正大氣,民間青花也有相當品質,由于對民間工匠的寬松管理制度,一些民窯青花瓷較為粗糙,但也有些民窯產品接近官窯水準。其次,就是通過器型、瓷質、款識、藝術風格、紋理等來評定器物品質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