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經營 清白如瓷——探析曲陽定瓷有限公司的“三不”原則
“不讓一件殘次品出廠,不掙一分昧心錢,不漏一分稅款”——這是河北曲陽定瓷有限公司32年來一直恪守的“三不”原則。
“誠實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的是文化產業(yè),更需要傳承這種文化。”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藝術總監(jiān)、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如是說。
“宋代定瓷的極品崇尚白,白而有味道,簡單說就是晶瑩、玉潤、靈動。”該公司原料燒成部經理王樹昌介紹說,“選料是定瓷生產的第一步,不能有一點含糊。石英長石里的云母如果沒被剔除干凈,燒出來的瓷器就會有黑色斑點,甚至成為殘次品。”
選料靠的是純手工,不僅考驗體力,更考驗眼力。西瓜大小的石英長石,被錘子砸成棗兒大小,然后用小錘把上面的云母等雜質剔除,再經過水洗、碾碎、過濾等多道工序,才能成為燒制定瓷的泥料。從某種程度上說,胎質越白,燒出的定瓷顏色越好。
從選料到拉坯、晾干、燒制……每個工序該公司都有嚴格的操作規(guī)范。但在瓷器制作過程中,有瑕疵的產品不可避免,為了保證不讓一件殘次品出現在市場上,該公司制定了“窯前銷毀”制度,即凡是質檢不合格的產品,在窯前一律砸碎。
“我們的驗收標準遠遠高于輕工業(yè)聯合會頒布的行業(yè)標準。”該公司執(zhí)行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藺占獻說,“因此,公司的不合格產品率要比同行高出一些,一般在10%至20%,而這些質檢不合格的產品全部會被砸掉。”
據介紹,該公司曾出現過一窯產品中有99%被砸掉的情況。雖然損失不小,但是陳文增說:“寧可賠錢,我們也必須保證產品質量,不能讓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總工藝師和煥還記得,2013年9月,她設計的定窯手工雕花系列餐具被北京一家酒店選中,雙方約定于國慶節(jié)前交貨。但質檢過程中發(fā)現,部分產品有瑕疵,按照“不讓一件殘次品出廠”的原則,他們寧可賠償巨額違約金,也沒有賣不合格的產品。
8年前,一位來自上海的收藏家看中了陳文增創(chuàng)作的貴妃瓶,想高價收藏,卻被拒絕了。客商不解,非讓陳文增說出原因。陳文增把他帶到室外,拿著瓶子在陽光下轉動。“這個貴妃瓶乍看上去很完美,但您仔細看,這個瓶子的中間有條線,這是典型的‘陰陽臉’。出現這條線的原因是,一邊上了3次釉子,一邊上了2次。”客商恍然大悟,對陳文增的嚴謹由衷地佩服。
“當時,我的作品的市場價是5萬元,看起來好像損失了5萬元,卻為我贏得了客商的信任。”陳文增說,從那以后,這個客商不僅每年都會來選購產品,還為公司介紹來不少新顧客。
誠信經營,給定瓷有限公司帶來了豐厚回報。該公司在只有40名員工的情況下,連續(xù)3年每年納稅額超過300萬元。在曲陽縣2013年度納稅大戶表彰大會上,該公司受到了表彰。陳文增說:“誠信經營是企業(yè)發(fā)展的保障,依法納稅是企業(yè)應盡的義務,該繳納的稅款我們一分也不能漏。”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公司的無票銷售額已達260萬元,而該繳納的近40萬元稅款一分也沒少交。
為傳承定瓷文化,曲陽縣投資5200萬元建設陳文增藝術館,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該藝術館集收藏、展覽、研究、文化交流于一體,計劃年底前開館。陳文增將創(chuàng)作的定瓷、詩詞、書法等2000多件作品無償捐獻給政府,并在該藝術館永久陳列。(河北日報記者葛西勸、徐華 通訊員郭英焜、韓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