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們封為TVB“道具神器”的雞公碗,寓意吉祥富貴添丁。
泉州又征集到一批蘊涵閩南文化的文物!
昨日,一批數量近60件的閩南文化文物抵達泉州市博物館內,其中包括被網友譽為TVB“道具神器”的雞公碗、珍貴錫質茶壺、媽祖“尋聲救苦”牌匾、明清甚至更早時期的觀音佛像。
與以往征集到的文物不同,這批文物來自潮州,主要為從宋代至民國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而且件件文物都與閩南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說,閩南、潮汕兩地文化在各個層面上都有著千絲萬縷的交融,這些文物能完整地反映潮汕地區(qū)的閩南文化和生活習俗。
“潮州是閩南文化的重要區(qū)域,且頗多潮州人以閩南語為地方方言。”泉州市文物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是此次潮汕文物征集組的牽頭人,他帶領一批成員專程前往潮州,征集能體現(xiàn)閩南文化的文物。
他們在潮州找到被譽為“潮州窯守護者”的李炳炎先生。李炳炎是一位古陶瓷收藏愛好者,在十幾年的潮州窯收藏研究生涯中,他收藏了自商、周至漢、唐、宋、元、明、清、民國等歷代潮州陶瓷制品近三千件,還開辦了個人博物館。
“我們收購了一組歷代有代表性的閩南文化器物,他捐贈了6件。”唐宏杰說,此次征集了約六十件文物,從古民居建筑構件到吃飯的碗、筷筒,再到潮州繡、油燈,均以生活器具為主。這些文物年代從宋跨越至民國,均為具有代表性的潮汕文物,如宋代蓮瓣碗、明清觀音佛像,以及潮州窯出產的青白瓷等。
“潮商與閩商一樣,是世界上有名的群體,而且他們中頗大部分祖籍來自閩南。與閩南一樣,潮州也有深厚的海洋文化,他們的習俗信仰與閩南類似,潮州也有南音、梨園戲,可以說潮州是閩南文化的重要區(qū)域。”唐宏杰介紹。
寶物先睹
TVB道具神器 清末民國雞公碗
這個印有公雞的碗和碟,引來頗多圍觀。碗上印有用紅、黑等簡單色彩描繪的公雞、長勢旺盛的芭蕉、以及紅艷艷的牡丹,粗獷的工藝倒有一種古樸的美感。碗和碟的圖案相似,但一個圖案印在正面,一個印在背面碗底。
雞公碗頻繁在TVB劇中出鏡,包括1983年《射雕英雄傳》、《布衣神相》、《蔡鍔與小鳳仙》等,還出現(xiàn)在星爺的電影里,于是被網友封為TVB“道具神器”。據介紹,雞公碗寓意起家、富貴、添男丁,其中雞諧音“家”(閩南語),牡丹寓意富貴,芭蕉是大葉植物,有“興家成大業(yè)”“功名富貴”等吉祥寓意。
唐宏杰說,當地很多飯店都用雞公碗,征集來的這一雙雞公碗和雞公碟的年代在清末民國時期,產自潮州窯,彼時潮州瓷大量外銷,瓷器圖案生活化,且多以鮮艷的顏料印制而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
“尋聲救苦” 共同的媽祖信俗
專家們認為,錫質香爐和“尋聲救苦”牌匾,既體現(xiàn)泉州和潮汕共同具有的海洋文化,也反映了兩地同樣具有多元文化信仰。
錫質香爐不大,上面刻有“玄天上帝”“媽祖”等字,而這些神明在泉州多地均有奉祀。
“你看,這個‘尋聲救苦’牌匾,是媽祖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唐宏杰指著一方牌匾說,媽祖是海神,每天尋聲救苦救遇到海難的漁民們,是閩南一帶奉祀的神明,在潮州發(fā)現(xiàn)媽祖文化實物,除了說明潮汕一帶的海洋文化深厚外,也體現(xiàn)泉州和潮汕兩地共同的宗教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征集來的文物中還有一尊觀音瓷像,觀音臉部因有褐彩描眉而顯得與眾不同。專家考證認為,這尊觀音像年代在明清甚至更早。
潮汕爐是“烹茶四寶”之一,專門用于燒水烹茶。
潮汕烹茶四寶 小杯小壺泡茶
品茶之人對“烹茶四寶”應該不陌生。此四寶即:潮汕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杯。
令人驚艷的是,此次征集到的文物中就有潮汕爐和孟臣罐。潮汕爐即火爐,專門用來燒水烹茶,爐形像戳筒,通風玲瓏,爐火多用雜木硬炭;孟臣罐即江蘇宜興的紫砂壺,以朱紅色為貴。
此外,還有一件由錫器制造的茶壺令人關注。這件錫質茶壺呈六角形,底部落有“潮陽義利”老商號的款,壺面上刻有竹、蘭、菊花,以及“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等詩句,頗顯書法功力。“錫熔點低,古代溫酒都用錫器,錫質茶壺說明早在清代,潮汕一帶就有悠久的茶文化。”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說。
據悉,潮州當地有一句諺語“福建人種茶,汕頭山喝茶”,清末民國時期,安溪茶商多在潮汕一帶經營,當地人稱之“福建幫”,潮汕人后來將安溪烏龍茶的泡飲技藝發(fā)揚光大,以小杯小壺泡出香濃四溢的功夫茶,由此可見兩地之間經濟文化的淵源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