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彥征中國紅瓷 《夏夜凌霄石榴罐》

▲ 黃永平釉下五彩擺件《盛世花開》

▲ 陳揚龍釉下五彩瓷缸擺件《國色天香》

▲胡武強銅官窯陶藝擺件《雞血紅鎮(zhèn)邪神獸》

▲王堅義釉下五彩瓷瓶擺件《紫藤》
文/ 易禹琳 柏潤
銅官窯
產地:長沙
年齡:1000多歲
風格:粗放而不失典雅,古拙而不乏靈氣。
榮譽:2011年,第七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會金獎。
醴陵瓷
產地:醴陵
年齡:近2000歲
風格:“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榮譽: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
紅瓷
產地:長沙
年齡:1200多歲
風格:玉如凝脂,鮮紅艷麗,艷而不媚。
榮譽:2004年,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國際論壇”上,胡錦濤總書記將中國紅陶瓷作為國禮贈送給非洲國家首腦。
外國人把瓷器叫“CHINA”,湖南人功不可沒。
1300年前,湘江邊的銅官鎮(zhèn),是唐朝最大的外銷瓷生產基地,銅官窯從揚州和廣州兩個港口出發(fā),到達29個國家,開辟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海上“陶瓷之路”。
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遠涉重洋,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舉奪魁,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
2002年,長沙人再圓中國陶瓷界千年的“紅瓷夢”,燒出了色澤鮮艷的大紅瓷器,多次被作為國禮送給外國政要,因為它叫“中國紅”。
銅官窯
唐朝最大的國際品牌
陶瓷是一種土與火的藝術,但直到上個世紀,人們才知道湖南人把這種藝術玩得爐火純清。
1957年夏天,考古專家在湘江邊的銅官鎮(zhèn)瓦渣坪的古窯址發(fā)現了彩繪陶瓷器,驚奇不已,銅官人一千年前就能在一種瓷器上燒出三種不同色澤的花紋,都是高溫釉下彩,不僅精美,還能做日用品。
1999年,在印尼海域打撈出的“黑石號”沉船讓全世界的陶瓷學家吃了一驚:船體里竟然完好地保存著67000多件中國唐代瓷器,其中銅官窯瓷器就有56500件!
毫無疑問,銅官是世界釉下多彩瓷的發(fā)源地,開創(chuàng)了陶瓷史上的里程碑,而銅官窯成為當時唐朝最大的文化產業(yè),開辟了舉世聞名的海上陶瓷之路。
現在,在長沙市望城縣丁字鎮(zhèn)彩陶源村, 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于今年6月5日開園,1300年前,作為世界陶瓷史上保存最完整、脈絡最清晰的中華瑰寶、“漢文化向外擴張的里程碑”、“世界陶瓷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沙銅官窯再次站在了世人的面前。
現在銅官窯的能工巧匠們,把書畫、詩文甚至油畫,加入到銅官窯的創(chuàng)作中,使其成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并獨辟蹊徑,揚其彩繪、造型之所長,避其瓷質之所短,又創(chuàng)造了釉下彩陶瓷煉制技法。除青釉之外,還出現了綠釉、藍釉、紅釉、黑釉、黃釉等。
新時期的銅官窯,拙樸又時尚。
醴陵瓷
國瓷 紅色官窯 環(huán)保瓷
“天下名瓷出醴陵”。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guī)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制作。民國首任總理熊希齡曾于1905年在總結傳統(tǒng)陶瓷技藝的基礎上,吸收中外陶瓷科技新成果,自制釉下色料,首創(chuàng)醴陵釉下五彩瓷。
新中國成立以后,醴陵瓷業(yè)逐步實現了由柴窯到煤窯到天然氣燒制的歷史性轉變,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醴陵逐步發(fā)展成為全國出口陶瓷主要生產基地之一。
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因此獲得“國瓷”的美譽,醴陵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官窯”。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無鉛的特點,屬于真正的綠色環(huán)保產品。
21世紀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更講究科技創(chuàng)新,色彩上由五種發(fā)展到現在的幾十種,百多個不同色相。近三年,有600多件申請專利,抗菌陶瓷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意也使其更新穎時尚,2008年的“奧運瓷”,2010年的“世博瓷”都讓人印象深刻。
目前,醴陵擁有500余家陶瓷生產企業(yè),從業(yè)人員17萬,2011年總產值280億元。占到全國陶瓷總量的14%,世界日用瓷的10.8%。但醴陵人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正在打造中國釉下五彩藝術陶瓷產業(yè)園,以工藝美術瓷為龍頭,融藝術瓷、日用瓷為一體,引領產業(yè)向高端發(fā)展。文化藝術創(chuàng)意產業(yè)正成為新起之秀,引領著醴陵陶瓷繁榮與發(fā)展。
中國紅瓷
黃金燒的珍品
紅色,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顏色。但英文名字與中國同名的瓷器以青藍白諸色聞名,鮮有紅色。始于晚唐的紅瓷,其色也均為棗紅、棕紅,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大紅色瓷器。因為“低溫不成紅,高溫則去色”。直到本世紀初,長沙人尹彥征歷盡艱辛研制“紅瓷”及其顏料配方, 終于攻克了陶瓷大紅色釉不耐高溫的難題,燒出了色澤鮮艷、表面純凈的大紅色瓷器,結束了中國瓷無標準紅色的歷史,圓了陶瓷界千多年的“紅瓷夢”。
中國紅瓷制造工藝復雜,要以1200度以上的高溫四次進爐、前后72道工序,中國紅瓷材質昂貴,紅釉是用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稀有金屬鉭燒制而成,但通常10多件瓷坯中才能有1件成品,“十窯九不成”。
好的中國紅瓷講究聲音清脆、色澤如玉、透光性強、胎薄如紙、細致晶瑩,因此中國紅瓷紅而不妖,艷而不俗。
2004年,中國紅瓷正式在長沙批量生產,產品一上市便受到人們爭相熱捧。2006年起,“中國紅”在北京、山東、長沙等地刮起收藏旋風,并多次被黨和國家領導人贈送給外國政府首腦、政要作為國禮。如今,隨著陶瓷工藝提升和規(guī)�;l(fā)展,中國紅瓷得以運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紅瓷也“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