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源遠流長,對世界陶瓷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而紫砂陶正是中國陶瓷的一朵奇葩。
紫砂藝術之所以能以鮮明的特點著稱于世,是因其具有獨特的造型形式和面貌。它蘊含著富有生命力的特定的精神內涵,從造型到裝飾,世代相傳,不斷變化發(fā)展,而又不斷完善,形成一脈相傳的文化特色。
紫砂陶材料獨特,可塑性極好,工藝獨特,無論拉坯、手工拍打、鑲接均可成型。如果說紫砂陶土是大自然給予宜興人民的恩澤,那么,紫砂陶藝所展現出的精湛工藝,造型裝飾展現出的多姿多彩,則是紫砂藝人以其聰明才智、靈巧的雙手所創(chuàng)造給社會的巨大財富。紫砂陶的造型藝術之美,式樣形式之多,題材內容之廣,是任何別類陶瓷產品所無法比擬的,正因如此,我們才有必要去分析和研究紫砂陶的造型規(guī)律,學習和汲取造型美的語言,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紫砂茶具款識特點。
圖:臺灣鹽水燒創(chuàng)意方形長城造型8頭生肖功夫茶具
好的紫砂款識應具備以下幾點:
(1)印章大小要適宜
用印鈐款,理由視作品的大小而相應配置。倘若幾人合作,幾人的印章大小亦宜相仿。有人曾說用印寧小勿大,大則不雅,此說有一定道理,也不盡如此。小編曾應呂堯臣之囑作“堯臣陶藝”一印,擬戰(zhàn)國璽意,與其代表作“玉璽壺”底一般大小,鈐之于壺即為一巨璽,匠心獨運,非常巧妙。因此制作者如能多備一些大小不同的印章,用起來方能得心應手,恰倒好處。
。2)印章形式要善擇
印式變化有姿可與整體茶壺作品的藝術美相得益彰。印章除正方形、朱白文(鈐在壺上則相反,一凹一凸)外,還有半通形、瓦當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各種印面形式。凡一件作品同時鈐用二方或二方以上印章者,就需擇不同的印面形式。曾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程壽珍喜用一方圓中有方、方中見圓的“冰心道人”印,鈐在其作品“掇球壺”上,渾然一體,如見古佛之容。
。3)鈐壓位置要得當
一般用印在底部,蓋內下。如用在壺的明處,尤其要審查位置。用得好,可以起裝飾作用,活躍振醒,得畫龍點睛之妙。有心者不妨一試。
。4)風格要協(xié)調
一般來說工細精致的工藝品,宜用娟巧秀麗的印章;樸實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獷老辣的印章;端莊穩(wěn)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穩(wěn)的印章。制壺名家王寅春常用的名印“王寅春”,得漢鑄印神韻、殘缺自然,通力巧妙,鈐在其作品上,印雖小卻顯得雍容大度。顧景舟先生所用“景舟制陶”一印,線條不粗卻剛勁飽滿,恣意縱橫而錯落有致,確是大家風度,F在有不少人喜用一種四平八穩(wěn)、粗細、深淺一致,工藝化的印章,且不問作品風格是否相宜,看后使人很膩味。
壺的造型與提名也可用風格相應的印章來匹配。“秦權壺”,可用有“田”框的仿秦印、半通印。“漢瓦壺”可用仿瓦當印。“集玉壺”,可用仿切玉印。壺身裝飾性強的可選用烏蟲篆印。壺的風格,隨人而異。揣摩用印,也要相類而施。用印也是創(chuàng)作的一個部分;要一并構思,有機結合,才能進一步提高作品的藝術性。這點往往為創(chuàng)作者所忽視。用閑章應與作品寓意相合。青年壺藝家吳群祥其居曰“草木居”,寓草木有情。“草木居”一印為篆刻家馬士達先生所作,鈐之于壺,脈脈傳情,耐人尋味。
。5)鈐印輕重要適宜
鈐印時應注意平整,用力均勻,不可深淺不一。由于印的形式與風格有異,作印者用刀深淺不一,鈐印時也應恰倒好處。有的不一定要鈐足,有的卻非鈐足不可。清代篆刻名家陳鴻壽(號曼生)設計的壺式,寓巧與拙,古樸而又幽默。楊彭年制作,底鈐“阿曼陀室”一印,鈐足后方顯得雄健樸茂,運刀猶如雷霆萬鈞,金石味十足。
。6)印章制作要考究
紫砂款識所用印章的制作者有印人,也有不少民間陶工,優(yōu)劣懸殊。現在紫砂陶有了很大發(fā)展提高,款識的藝術水平往往還不及古代的。“王南林制”、“楊彭年造”、“阿曼陀室”這樣精彩的款識現在見不到。究其原因,作印者是篆刻名家,也懂得紫砂一二,制壺者也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也懂篆刻一而。因此我們現在的紫砂作者也應該懂點篆刻,有條件的應請印人作印。
因為紫砂款識的用印往往是專門性的,深淺與用力也應尤其注意。作印者應著眼于鈐壓在紫砂上的藝術效果。
總之,紫砂款識是古印陶的延續(xù),屬于篆刻藝術的范疇,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件作品,款識不好,不是好作品;一把壺,款識不好,不是好壺。造型、泥料、制作、款識、燒成具佳,方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