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保藏路,買壺以名為貴,以稀為貴。哪把壺好,哪把壺值錢,東西對,價格又公道,就花錢買下。這類壺一般舍不得用,怕磕怕碰,目的在于觀賞和增值。一些重要拍賣會上估價萬元以上的紫砂壺都是這些珍藏家拍走的,各家各戶真正值錢的老壺,也徐徐歸到他們的門下。盡管這樣的紫砂壺珍藏家是少數(shù),占不到壺友總數(shù)的百分之一,但卻深深影響著紫砂壺在各類文物藝術品中的身份地位。
買保藏路壺的,主要有這樣幾種人:一是企業(yè)老板,財力大,又懂文化,買壺既可增值,又可裝點門面,進步企業(yè)的文化檔次,還可作為高檔禮品饋贈對企業(yè)經(jīng)營和發(fā)展有用的人;二是名畫家,有一定的財力,又確實喜歡,買壺也可以知足自己對文化品位的需求;三是紫砂壺經(jīng)營者,有一定的成本,珍藏幾把高檔壺對自己賣壺的信譽有利;四是紫砂壺制作者,珍藏一些高檔壺,既可作為制壺的范本或參考,又可進步自己在紫砂壺制作行業(yè)中的地位。
縱觀中國的文化歷史,茶具收藏自古就有,既能實現(xiàn)泡茶的功能,又能作為家居裝飾,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間,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許多茶友都愿意收藏幾件自己喜歡的茶具。收藏茶具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就是瓷器茶具收藏和紫砂茶具收藏。
紫砂壺是民間收藏的大項,其收藏與投資古已有之。進入20世紀70年代末期,紫砂壺的投資價值受到了人們青睞,其市場價格也不斷上漲,但仿制品也大量出現(xiàn)。收藏紫砂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三大誤區(qū),這樣一來,就讓自己的保藏路越走越順。
一是“土”的誤區(qū)。過去人們認為用紫砂壺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是因為宜興的紫砂泥料燒制后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氣性,F(xiàn)在陶藝普及,不少人將紫砂泥料誤認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來的“紫砂泥”,用這種原料做出來的“紫砂壺”顯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沒有優(yōu)勢的。
二是“色”的誤區(qū)。宜興紫砂泥由于其礦區(qū)、礦層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質(zhì)有紅泥,或稱朱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呈黃色)、天青泥(堪稱泥中黃金,出礦時呈綠色,十分難得)和調(diào)砂泥等。但現(xiàn)在不少制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時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后制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艷,但泡茶就會有異味,其價值反而不高。
三是“老”的誤區(qū)。許多人認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作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jīng)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作舊;二是將紫砂壺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是看工藝品價值,并非一定越老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