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古瓷
跳動的窯火鑄造了中華民族智慧的歷史和人類永恒之美。在古瓷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里,廣大收藏者如何學(xué)、賞、藏相結(jié)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呢?
一是“懂行”。瓷器是由中國古代首先發(fā)明并長期燒造后傳遍世界各地的器皿。中國瓷器的制作歷史悠久、窯口眾多,產(chǎn)量極大,除了歷代流傳下來的傳世品外,地下出土文物中要數(shù)瓷器最為豐富。古瓷作為商品,價格并非越高越好,這需要認真加以鑒別,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畫功是否熟練、清晰,色澤是否瑩潤、透明,釉下裝飾注重工筆式寫意,必須是手工繪制,不是印花、貼花,而且顏色要光亮。
二是“慎淘”。大多數(shù)古瓷收藏者喜歡從舊貨古玩市場上“淘寶”,其實,這是一種誤區(qū)。就整個瓷器收藏界來說,珍貴古瓷數(shù)量是較少的,很早以前便受到人們的珍視,如官窯、汝窯、哥窯這些珍品瓷器,目前國內(nèi)外的存世量幾乎都有數(shù)可查,因其十分珍貴,即便收藏大家也不易得之。
三是“心悟”。有很多收藏者常常拿著古瓷鑒定理論書籍去“按圖索驥”。目前,古瓷收藏方面的理論書籍和相關(guān)資料比較多,仿偽者往往依據(jù)這些資料描述的特征和圖片進行仿制。因此這些書籍只能幫助我們了解古瓷的相關(guān)知識,于實際收藏活動的指導(dǎo)意義并不太大,成熟的古瓷收藏者,要理性地去品味古瓷,依據(jù)自己掌握的瓷器知識 ,辨識真?zhèn)巍?/p>
四是“求品”。收藏界有句“行話”:“瓷器一破,不值半個;瓷口起毛,不值分毫。”意即瓷器沒有好的品相,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收藏的古瓷要基本完整,不能有沖、炸、磕、崩、掉彩等明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