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白瓷的馳名始于北宋,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于唐代。定窯窯址位于河北曲陽澗磁村。唐代的定窯白瓷具有與邢窯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盤、托盤、注壺、盆、三足爐和玩具等。造型與五代時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豐肩,平底,底加圓餅狀實足,有的為玉璧底。唐代定窯白瓷大多與當時邢窯白瓷相似,胎骨斷面較細,胎色潔白,另有一類胎骨比較厚實,斷面比較粗,但燒結較好。
所裝飾的紋樣在暖白色的釉層映襯下相得益彰,風格鮮明,可謂獨步一時,冠絕當世。始于唐代晚期,終燒于元。定窯在宋代主要燒制白瓷,也兼燒綠釉、黑釉、褐釉。首創(chuàng)覆燒法。定窯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取勝,工整雅素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以燒造白瓷著名的定窯瓷器質(zhì)地潔白細膩,造型規(guī)整而纖巧。裝飾以風格典雅的白釉刻、劃花盒印花為主,此外尚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北宋早期定窯刻花的構圖,紋樣簡單,以重蓮瓣紋居多,仿似淺浮雕,十分優(yōu)美。北宋中晚期的刻花更趨精妙,用單齒、雙齒狀工具,刻劃出各種線條構成的物象,生動自然,富有立體感。裝飾圖案有花卉、禽鳥、游龍、游魚、嬰戲等。
裝飾技法:定窯白瓷的器物,口部不掛釉,露出胎體而成毛邊,俗稱“芒口”。即是采用覆燒工藝,把盤碗反扣的方法燒制,這是定窯的首創(chuàng),北宋時期定窯曾一度專門為官府燒制宮廷用瓷,從而促進了定窯的發(fā)展。定窯白釉瓷器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
陶瓷紋飾特點:定窯器物紋飾的特點是層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間常用回紋把圖案隔開。紋飾總體布局線條清晰,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紋最為常見,其次是動物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