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名款系指瓷器上書寫或刻劃私人住所或書房名稱,作為私家用瓷或收藏標志的款識,內(nèi)容包括堂名、齋名、軒名、室名、書房名、樓名,閣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風尚,清代則更為流行,民國時期繼續(xù)出現(xiàn),但已不及清代豐富。民國堂名款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是一些達官貴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凱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靜遠堂制”、曹錕的“延慶樓制”等。這些瓷器均為當時名家所造,史載,1923年軍閥曹錕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繪文具,但是否所有署“廷慶樓制”款識的皆為曹錕用瓷,或皆為潘氏所繪尚需考證。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現(xiàn)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 如潘甸宇之“古歡”、王琦之“甸甸齋”、程意亭之“佩古齋”等。從嚴格意義上說,這類款識應(yīng)稱為藝人畫室款識為妥。這部分款識見有印章形式,書寫在器物的外底,亦有與書法款識相結(jié)合書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為常見的是以書法形式的綜合性堂名款識,如張志湯的“星江張志湯寫于珠山亦陶齋西窗”。既有籍貫、姓名,也有齋名。由于這類款識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紹,故不再贅述。民國時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較為多見,情況亦較為復(fù)雜,最為關(guān)鍵的是不能以款識中是否有“齋”、“軒”等字樣便定性為堂名款。因民國時期瓷器生產(chǎn)廠商號之名亦多見“軒”、“堂”、“齋”等字樣。貌似堂名,實則為商號,與主人的關(guān)系不大。如活躍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兌石,民國初年畢業(yè)于饒州窯業(yè)學(xué)堂,回南昌后開麗澤軒瓷店,請藝人按顧客要求繪制瓷器,由于忙于經(jīng)營,無暇自己彩繪。當時的南昌名家劉希任作品多被麗澤軒購買,而鄒文侯、萬云巖均曾受聘于麗澤軒瓷店彩繪。
圖1:堂名款瓷器
民國時期的堂名款見有大德堂、古松齋,古月軒、樂陶齋、樂古堂、樂善堂、如意館、竹清山房、竹蕭山房、懷仁堂、廷慶樓、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齋、慎德堂、靜遠堂、碧云山房、澄懷園、觶齋、藏經(jīng)山房等。除居仁堂為袁世凱所用堂號、靜遠堂為徐世昌所用堂號、延慶樓為曹錕所用堂號、觶齋為郭葆昌所用堂號外多不可考。常見的藝人齋堂畫室之名有甸甸齋(王琦)、希平草廬(王大凡)、愿聞吾過之齋(王步)、古石齋(田鶴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曉棠)、晴窗讀書樓(鄧碧珊)、飲冰齋、覺庵(劉雨岑)、再思軒、永華堂(劉希任)、石廬(梁兌石)、棲碧山館(徐仲南)等。為使讀者查閱方便,將目前所見私人堂名及藝人齋室名款識,按筆畫加以介紹,由于藝人的書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紹,故此僅為印章款。
圖2:堂名款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