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思紫砂桃形杯
此杯為明代晚期作品,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歷史,屬飲茶類器具。當代紫砂大師顧景州在《宜興紫砂壺概要》盛贊其制作技巧之精細,形象之完美,結構之纖密,在古今陶瓷工藝技巧中,視為觀止。作者圣思,明朝藝人,姓不詳,一說姓“項”,一說姓“蔣”。
這件紫砂桃形杯原為江蘇宜興儲南強先生珍藏,本世紀50年代初,儲先生將其慷慨奉獻給國家,現(xiàn)珍藏于南京博物館。儲南強先生曾于1924年請裴石民(公元1892—1977年)為桃形杯配置底座,內有題記,曰: “圣思,相傳為修道人,姓項,能制桃杯,大于常器;ā⑷~、干、實無一不妙,見者不能釋手。廿年前,簡翁得此于燕市,歸而寶之。壺底葉小損微跛,名手裴石民,時方以第二陳鳴遠名于世,善為前人修舊。昨年用賓虹老人之意,為供春壺重配蓋。今歲復以鄙請,為此杯加一托,中虛而涵納之,趾乃足。遂為之記略,兼揚其藝絕,以光于陶史為二美”。但此題記為誰所作,卻不得而知。
這件紫砂桃形杯,由杯和座組合而成,以肥碩半桃為杯,桃尖作流,妙趣天成。通高8.4厘米,杯高7.0厘米,口徑10.5厘米。它以連枝切開的交桃作杯,內外壁平整烏潤,整個杯將桃的枝、葉、果有機相聯(lián)。桃子豐碩肥大;與杯柄相連的枝干,古老蒼勁,盤屈連叉,蘊含“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之意。參差扶疏的大小桃葉,緊貼杯壁,顯得意氣風發(fā)。枝端上的小桃,為老樁增添了活力。而稍稍伸出的葉端、小桃和枝干,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成了杯底的三個支撐點,使桃形杯穩(wěn)定在底座上,桃杯外沿下,還刻有“閬苑花前是醉鄉(xiāng),拈翻王母九霞觴”詩句,署名“圣思”,并鈐“圣思所作”陰文小印一枚。
圣思桃杯是一件構思奇巧、制技精妙的紫砂藝術極品,是紫砂傳器中的經典之作,可謂千古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