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古往今來,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考驗人的招數(shù)很多,大多是使其面臨誘人的財富和利益,然后來觀察其是否清正廉潔,是否不為財動�?鬃釉f“君子見得思義。”我們常說“君子求財取之有道”。因此,在財物、利益這些“得”的誘惑下,足可以考驗和觀察一個人的品質(zhì)是否廉潔。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人才能否委以重任,不只是一個信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基于才能之上的忠心和敬業(yè)的問題。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就是說交代給他一件事情,讓他去完成,通過他對這件事情的處理來觀察其誠信和忠心。正所謂“人無信而無立,事無信而無成”。“人”和“言”組成“信”,就是告訴我們:信,是人說的話,不是牲口說的“話”。
總之,諸葛亮的“七觀法”,雖不是萬能的,但確實是管用的,也是簡單的,直接的。關鍵是我們?nèi)绾芜\用,在什么情況下運用。用則受益,廢則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