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
破爛王搖身變富翁
搞收藏回報有多高?中國翰都書畫院老總馬洪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白手起家收藏,幾年下來資產最少有幾百萬吧。”坐在中原古玩城店鋪面積最大的中國翰都書畫院,馬洪理說著他的理財發(fā)家故事。
1997年,不識字的周口農民馬洪理,種地填不飽肚子,無奈流浪全國各地以收廢品為生。晚上沒事,他把收來的舊書、字畫、信札、檔案等,擺到街頭賣,結果這些廢品賣了個大價錢。長期擺弄這些舊物件,練就了馬洪理火眼金睛,那些在別人看起來的廢品,成了他的搖錢樹。
最讓馬洪理得意的是,1999年他從一農家花幾萬元收得舒同的一幅字。“現在市場上值40萬元了。”馬洪理笑著說。
幾年下來,昔日不名一文的馬洪理辦了個中國翰都書畫院,一幫人專門把從全國各地收來的舊書賣給他。一些人寫好字畫,也掛到他這兒出售,他從中收點好處費。目前,資金雄厚的他又向拍賣名人字畫行業(yè)進軍,在更大的市場搏擊。
陷阱遍布
你“撿漏”,別人在“撿你”
記者在鄭州三大古玩城采訪發(fā)現,來自全國各地的淘寶者紛紛前來“撿漏”(古玩界行話,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以期發(fā)大財。既然收藏回報這么豐厚,作為新手,是不是可以把收藏作為投資新領地,作為迎戰(zhàn)通脹的利器呢?業(yè)內的回答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你在“撿漏”,別人在“撿你”。
楊翔飛說,現在高仿真水平太高了,就收藏名人字畫而言,出現了古墨、古紙和“仿真高手”,有些高仿真名人字畫連專業(yè)人士都分不出真假,而唐三彩、鈞瓷、汝瓷的做舊水平也是太高了,讓人真假難分。
在河南收藏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例,某企業(yè)老板多年來一直熱衷于收藏名人字畫,與收藏、拍賣界的不少名人有交往。但沒有想到,北京幾個造假者瞄上了他,通過做局,賣給他高仿真的近代名人字畫,交易額在億元。最后經專家鑒定,字畫是假的。
在鄭州企業(yè)界,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收藏故事是:二七區(qū)一半路出家的收藏者,投資上千萬元收藏了古玩,結果全是贗品。成堆的票子打了水漂,一怒之下,他把這些物件全部砸碎。
中國古玩網CEO李保和說,收藏這個行當賭的是眼力,爭的是見識和膽識。收藏市場火爆表象下,也充滿陷阱,它既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能立刻讓你千萬元財富蒸發(fā)。
業(yè)內提醒:
要先積累知識,不盲目跟風
收藏讓不少人看到“錢途”無量。更有一些有實力的人開始把大量資金押注到收藏中,期盼有朝一日折騰出一個私人博物館什么的,成為業(yè)界老大名利雙收。那么,已經折騰出來的“老大”又是如何看待此事呢?
“最難熬的莫過于資金鏈斷裂。”說這話的人叫蔣繼明,一個癡迷的收藏家。他“收藏”了整個鄭州古玩城、鄭州古玩城(北區(qū))和北茶城。見證了我國收藏事業(yè)從冰封走向蓬勃發(fā)展。
蔣繼明說,玩大的,就得有雄厚資金撐著,否則資金鏈斷了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對“玩小”的收藏者,他提出風險忠告:現在,收藏在走精品投資路線,強者開始抄底,投機者將會被淘汰。越是有文化內涵的器物,市場越好,而價格過高,市場也會出現滑坡。
楊翔飛說,不要懷著一夜暴富心態(tài)搞收藏。收藏不要囿于古玩,“今玩”同樣可納入視野。如“文革”時期物品、“紅色收藏”,都大有文章可做。
如何才能保證投資升值?鄭州市古玩業(yè)商會秘書長張京梅的經驗是,初涉該領域而實力不足的投資者,不妨從目前暫不出名但有發(fā)展?jié)摿Φ娜说淖之嬍詹仄鸩,這些人還沒成名,成交價格低,一般也不會有假,等到若干年后,這些人躋身名人之列,升值的潛力將很大。業(yè)內人士建議,初進入這個行當,不要“涉水”太深盲目跟風,不要隨便出手,市場本身是課堂,打好穩(wěn)固的知識根底,方能跑步向“錢”。(首席記者 孫斌 文 記者 白周峰 圖策劃:閆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