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13歲的孩子看來,這個超級玩具簡直太有趣了,他立刻沉迷于此,對其他事幾乎失去興趣。很快,他被稱作“電腦狂人”,并在16歲時拿出了人生的第一份電腦作品:課程安排程序。該程序至今仍被湖濱中學沿用。
17歲那年,比爾在校組建的程序編制小組圓滿完成了TRW資訊科技公司交付的客戶工資表程序設計任務。在跟這家大公司談報酬時,這個年輕人明確表示不想按工時付費,而要從版權(quán)中抽取專利費。這一舉動表現(xiàn)出他具有的商業(yè)遠見,讓伙伴們刮目相看。同年6月,他和同伴保羅·艾倫決定用電腦運算芯片制造一臺低價電腦,并為此創(chuàng)建了一個名為“交通數(shù)據(jù)公司”的小公司,開發(fā)處理交通流量資料的軟件。一個學年后,他們掙到2萬多美元。
中學畢業(yè)后,“電腦狂人”遵從父母意愿考入哈佛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在意是否會成為一名好律師,他更關(guān)心怎樣獲得財富。他告訴同學哈克斯:“我要在25歲時賺來我一輩子的頭一個100萬美元。”
此時,已經(jīng)工作的保羅·艾倫更是意識到財富的重要性,同時他也看到了計算機市場的廣闊前景,他對蓋茨說:“電腦已經(jīng)面臨一個進入千家萬戶的輝煌前景。它將引發(fā)一場新的技術(shù)革命,就如當年蒸汽機的發(fā)明一樣,會使人類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不可預測的重大變化。”這一想法與蓋茨一拍即合,但興奮之余,二人又都感到,當時繁瑣復雜的操作程序會阻礙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
1974年,專為小型電腦設計的計算機語言BASIC語言出現(xiàn)了,敏銳的蓋茨感到電腦應用的曙光已經(jīng)出現(xiàn),他無比激動,決心將這種語言改進后再推向市場。
實際上,對于自己編寫的通用BASIC語言能帶來什么,他心里并不明確,但就在別人都沒動手時,他把賭注押在軟件創(chuàng)新上。正是這最初的洞察力和遠見讓他走上一條注定會成功的道路。
1974年冬天,蓋茨和艾倫在《大眾電子》雜志封面上看到一句話:世界上第一臺微型電腦問世,向市場上的商用型電腦挑戰(zhàn)!他們感到非常沮喪:自己的預想已被別人提前實現(xiàn)。不過,他們又很快意識到還有機會,這個名為“阿爾塔8800”的微機缺乏軟件,不能運行程序。他們找到開發(fā)者艾德·羅伯茨,想方設法與對方簽訂了一個歷史性的協(xié)議——羅伯茨答應提供隨機搭售軟件的機會,但蓋茨和艾倫必須寫出能在阿爾塔微機上使用的BASIC語言軟件。為此,他們開始沒日沒夜地工作。
當有一天艾倫能夠在阿爾塔機器上玩起游戲時,他們知道自己成功了,他們的BASIC版本成了第一種個人電腦語言,個人計算機(PC)革命從此開始!
機會就在眼前,歷史的使命已經(jīng)落到自己頭上,蓋茨感到熱血沸騰,他不能再等了!1975年,蓋茨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退學,和艾倫一道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正式創(chuàng)建了微軟公司,全心投入這場革命。他后來回憶說:“參與到PC革命第一階段的機會似乎是一生的機遇,而我抓住了它……這完全是由于我們對電腦技術(shù)的理解和深刻掌握。”
當時,比爾·蓋茨20歲,保羅·艾倫22歲。
掘金之路
在兩個“小年輕”的帶領下,娃娃公司一般的微軟充滿朝氣,一群極具創(chuàng)新潛力的年輕人在這里盡情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