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劉備想自立門戶,可帳下人才匱乏。他聽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鳳雛乃襄陽龐統(tǒng)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劉備大喜。
得天下的欲望,讓劉備急于得到孔明。于是就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的千古美談。
劉備得了孔明,明確了戰(zhàn)略方向,即先得荊州,再得益州,以此兩地為根據(jù)地,三分天下而居其一。
其實劉備得了孔明之后,開始并不重用孔明,因為劉備在赤壁之戰(zhàn)后入川攻城略地,進展極為順利,各路人才紛紛加盟。武將就不說了,謀士除孔明糜竺外,還有龐統(tǒng).法正.李嚴等等,
人才多了,矛盾也就多了。一個籠子關(guān)不下兩只公雞。此時,劉備集團里謀臣武將達到鼎盛階段。劉備先用誰?在哪用誰?就顯現(xiàn)出了他一代開國之君的絕頂智慧。
赤壁之戰(zhàn),孔明初立戰(zhàn)功,可以獨當一面,就放在他最熟悉的荊州老家,幫關(guān)羽守根據(jù)地。龐統(tǒng)剛加盟,急于想立功,又有點恃才傲物的毛病,就帶他入川打攻堅戰(zhàn),再說,放在自己鼻子底下也好管理。
劉備用法正也大有學問,法正長于制定法規(guī)條例,管理嚴格。劉備入川后百廢待興,國體初立,用法正為尚書令,官比孔明還大。法正善出奇謀,攻必克,而守根據(jù)地卻因心胸狹隘容不得人,必會出亂。劉備既要用法正之長,又要避其短,還要防這個曾經(jīng)出賣故主的人忠誠出問題。于是劉備也常把法正帶在身邊,防其出亂。這些都考驗著劉備的智慧,也考驗著孔明的耐心。好在劉備稱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去世,孔明才沒有被冷落太久。
劉備創(chuàng)立蜀漢基,歷盡千難萬險,也只用了幾個有毛病的人才,就獲得成功。而有人投資十萬元的生意賺錢,管理幾百萬元的投資就會賠錢;有人管一兩個人才順手,管理一群人才就會內(nèi)耗重重。所以可見劉備用人之道之非比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