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釉雙耳漆雕龍紋蓋罐【規(guī)格】高31.8cm×12.9cm×2.1cm【年代】清乾隆【質地】瓷【鑒定專家】寧玉新
銅如意耳香爐【規(guī)格】高8.2cm耳距13.3cm【年代】清代中期【質地】銅【鑒定專家】牛福忠
醬釉燈臺【規(guī)格】高12.4cm【年代】明代【質地】瓷【鑒定專家】雷從云
粉青釉雙龍紋三系壺【規(guī)格】高13cm【年代】明【質地】瓷【鑒定專家】孫學海、華國良【儀器鑒定機構】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學術研究部科學檢測實驗室
黑釉弦紋壺【規(guī)格】底徑:6.1cm高:22.2cm【年代】唐代【質地】瓷【鑒定專家】張寧
本月22日至24日,深圳首屆大型古玩藝術品交流會將舉行,活動正進入倒計時階段。本次交流會將展示的藏品及其交易流程成了藏友們熱議的話題。
大型古玩藝術品迎春交流會 藏品火熱征集中(圖)
迎春交流會等你來"尋寶" 權威鑒定暗拍競價(圖)
來自遠古的禮器
——玉牙璋
“牙璋”的稱謂,是清晚期著名學者吳大澈在《古玉圖考》中根據(jù)《周禮》的記述,對照當時的實物命名的。一百余年來,成為約定俗成的名稱。牙璋是一種有刃的器物,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長方形,底部兩側有突出的鉏牙。在考古報告中,該種器物曾有多種不同的名稱,如“玉璋”、“玉鏟”、“大鉞”、“玉立刀”、“端刃器”等。
報紙上刊登的這件牙璋玉料呈青褐色,因為年代久遠受沁,且有白斑,通體磨光,長射首端呈叉狀,一尖略長,首端的刃部呈內凹“V”字形,柄部長方形。射與柄之間兩側分別有兩組突出齒狀扉稜,兩組扉稜之間兩面刻線多道。
牙璋是一種禮器。我國曾經發(fā)掘出土多件夏商兩代的玉璋,其中三星堆博物館中就有一件國寶級的玉牙璋。
夏商時代的璋出現(xiàn)了鑲嵌、穿孔、單陰線砣文等,其中單陰線砣文最為豐富,鑲嵌類也多為鑲松石,少量的鑲紅色或者其他顏色的寶石,并且運用了鋸、鑿、挖、琢、鉆、磨、雕刻及拋光等工藝。牙璋最早見于黃河下游的山東龍山文化和黃河中游的陜西神木石峁中原龍山文化,在夏、商時期得到發(fā)展,商代晚期逐漸消失。(徐藝)
為參加交流會,千里飛赴北京鑒定
據(jù)舉辦方負責人徐小姐介紹,此次交流會到目前為止,已經征集了包括瓷器、玉器、書畫和雜項等在內的多種藏品,報名參加活動的藏家情緒高昂,感嘆深圳早應該舉辦這樣盛大的古玩藝術品交流會,并希望活動組委會以后繼續(xù)舉辦,讓藏品在一個定位高、交易公正、透明的平臺上進行安全的交易和展示。其中有一位香港藏家通過網絡了解到這次交流會,非常想?yún)⒓,組委會在通過E-mail進行溝通時得知他的藏品沒有經過專家的鑒定,而此次交流會的前提就是必須經過專家的權威鑒定,確保藏家交易獲得的都是真品,于是這位香港藏家在他們的建議下,帶著藏品親自到北京去請專家進行鑒定。由于語言方面的溝通有些差錯,在發(fā)電子版的證書時出現(xiàn)了錯誤,這位藏家再次飛往北京,最終通過了專家評審團的審核,獲得了參與交易的資格。
精品薈萃,提升文化品位
在藏品征集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主辦方接到了很多想要收藏藏品的“尋寶人”電話,這其中包括熱愛收藏的藏友個體、私人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公司。
徐小姐介紹說,此次活動輻射地區(qū)廣,關注活動的買家也多,目前已接到來自深圳本地、廣西南寧、陜西西安等地私人博物館打來的咨詢熱線,表示想通過此次交流會進購合適的藏品。此次交流會藏品的準入門檻高,所有參加交易的藏品都有權威專家的鑒定。而且藏品價位分布廣泛,從幾萬的民間藏品到上千萬的國寶級精品皆有,為廣大想要收購藏品的買家提供了很好的藏品源。
現(xiàn)場競價價高者得
此次迎春交流會類似一場古玩藝術品投標競價大會,交易的藏品由專家評審團給出底價,所有喜歡這件藏品的藏家都有一次填單報價的機會,價高者得。因為沒有了舉牌加價的環(huán)節(jié),就避免了高價炒作的行為,藏家有機會用自己的理想價格獲得藏品。
在筆者進行采訪的時候,主辦方正好接待了一位有意“尋寶”的藏家,談到此次交流會,這位藏家十分激動,“去年某次古玩藝術品展會在北京舉行,號稱全部是‘頂級珍品,民國以前的老東西’,那樣說來,同樣的珍品在咱們深圳也不少,可就是沒有大型的交流會。其實展會上的東西在我們圈內并不罕見。有人看中一件順治年間的青花筒瓶,要價40萬元,其實同樣的東西在咱圈里也就值20萬元。別的藏家力勸他別買,可架不住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他就認主辦方的北京背景和資質,結果花40萬元買了20萬元的東西。”
專家掌眼現(xiàn)場交流
2010年1月23日下午,國家博物館專家李知宴將親臨交流會預展現(xiàn)場,各位藏家可現(xiàn)場與專家交流。此外,在藏品預展期間,每件藏品都配有相關的證書及圖文說明,如果還有疑問,可現(xiàn)場咨詢工作人員,讓你對每件藏品都有充分的了解,在此,筆者提醒有意“尋寶”的各位藏家,要把握這次機會,為“尋寶”做好準備。(朱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