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首都博物館舉辦了為期3個月的元代青花瓷展覽,展出元青花珍品達73件之多。引人關(guān)注的是,這些珍品還包括了來自伊朗國家博物館的6件元青花。
700年來,被尊為“中華瓷魂”的元青花以各種形式流向海外。根據(jù)目前學術(shù)界較為一致的看法,全世界元青花整器的存世量僅為400件左右,散落在海外的就約200余件。
土耳其:盤子數(shù)量最多
據(jù)了解,海外的元青花珍品分別藏于伊朗、土耳其、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的博物館里。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布卡普宮博物館秘藏著40件令世人驚艷的中國元青花瓷器,是元青花在海外數(shù)量最多的收藏地。
伊斯坦布爾曾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從隋唐開始,中國銷往西亞、歐洲的各種貨物都要在這里轉(zhuǎn)運。元代的青花瓷受到王公貴族普遍喜愛。
托布卡普宮博物館館藏的元青花有盤、碗、梅瓶等多種,其中盤子數(shù)量最多。當年,元青花瓷器多被用作土耳其皇宮餐具。與國內(nèi)的元青花瓷器相比,土耳其館藏品器型碩大、色彩鮮艷,紋飾更為密集,多采用通體滿繪、多層次不留地的裝飾方法。出口土耳其的元青花是特別燒制的外銷瓷,多采用了伊斯蘭裝飾風格。
這40件館藏品中有世界僅存的高達70厘米的牡丹紋葫蘆瓶、傳世最大的藍地留白盤麒麟飛雉雙鳳盤、最高的一對多棱葫蘆瓶等。元青花孔雀牡丹紋圓口大盤也是難得一見的精品,盤體制作精美華貴,有三層紋飾。盤上繪有一只回首挺立的孔雀,兩側(cè)各一枝牡丹,上懸一花枝。它的盤壁是象征吉祥富貴的牡丹紋。這樣的紋飾極為少見。
伊朗:秘不示人的寶物
伊朗國家博物館現(xiàn)收藏有28件元青花瓷器,是世界上保存完好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國。元青花瓷器被伊朗國家博物館視為寶物,極少展示,多數(shù)時間獨立存放。
出于對青花瓷的喜愛,伊朗歷代王室貴族都大量訂購中國瓷器。一部分商人隨使團來華,也會根據(jù)伊朗當?shù)氐男枨笥嗁彺善。為適應當?shù)厝说娘嬍沉晳T,出口到伊朗的元青花器型碩大,盤子直徑基本都在40厘米以上,F(xiàn)藏于伊朗國家博物館的元青花鳳凰雜寶紋大盤直徑達57.3厘米。
元青花存世的珍品中,繪有漢字的現(xiàn)象不多見。伊朗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魚藻阿紋春字大盤因此顯得非常珍貴。這件盤子的直徑為40.6厘米,大盤中央繪有水草、浮萍和大嘴鯉魚鱖魚。盤子繪制精細,魚鰭、魚尾、魚目、牙齒清晰可見。魚的背部赫然寫著一個象征著幸福吉祥的“春”字。
青花蕉葉瓜果紋圓口折沿盤、三爪云龍紋圓口盤、麒麟牡丹紋大罐都是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瓷器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三爪云龍紋圓口盤,藍地白花,俗稱反青花。元青花瓷中反青花的數(shù)量非常稀少,三爪云龍紋圓口盤可以稱得上元青花中的極品。
英國:至正瓶舉世聞名
英國所收藏的元青花瓷器主要集中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和埃爾拔脫美術(shù)館、倫敦大學大維德基金會。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收藏有10件左右元青花瓷器。其中,帶蓋龍紋梅瓶、纏枝牡丹及雜寶靈獸高頸罐以及孔雀牡丹罐都十分出色。
不過,最知名的還是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青花云龍紋象耳瓶。這對瓶均高63.6厘米,盤口,長頸,溜肩,長圓腹,深圈足。裝飾八層青花紋飾,依次為纏枝菊、蕉葉、云鳳、纏枝蓮、云龍、海水、纏枝牡丹和覆蓮瓣紋等。幾乎所有元青花瓷器的典型紋飾都可以在這對象耳瓶上尋獲。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呂成龍先生接受《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說起元青花,留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對青花云龍紋象耳瓶。這對象耳瓶原是北京智化寺供品,上世紀初被一位商人帶到英國。
呂成龍說,元青花象耳大瓶傳世僅此一對。這兩件大瓶的頸部均署有60多字的青花楷體供養(yǎng)銘文。銘文中有“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四月良辰謹記”字樣。正是這一紀年,改變了“元代無青花”這一論斷。美國學者波普關(guān)于這對象耳瓶的解讀揭開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這對象耳瓶也成為舉世公認的“至正型”元青花斷代的標準器。
呂成龍說,帶有明確紀年的元青花瓷器極為少見。國內(nèi)曾發(fā)現(xiàn)一個用青花料寫的帶有“至正七年”字樣的白釉罐子,但沒有圖案。上述象耳瓶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帶圖案、有明確紀年的元青花瓷器。
專家解讀
國寶錯當“贗品”外流
作為國寶級文物,中國的元青花瓷器為何會大量流落海外?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許青松認為,長期以來,國人對元青花的價值認識不夠,錯將國寶當贗品是元青花外流的主要原因。
1929年現(xiàn)身倫敦的一對青花云龍象耳瓶引起了英國學者霍布森的注意,他發(fā)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介紹這對帶有元“至正十一年”紀年的珍貴瓷器?墒,當時的古玩界普遍認為“元代無青花”,霍布森的研究成果在國內(nèi)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直到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中國古陶瓷學者波普博士發(fā)表《14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布爾托布卡普宮所藏一組中國瓷器》和《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兩篇論文,元青花才在國內(nèi)受到重視。
中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袁南征對《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周刊記者說,海外擁有數(shù)量堪羨的元青花,也是古代中外交流的文化遺產(chǎn)。元代制瓷工藝高超,瓷器一度成為中國的象征,西亞和歐洲很多國家的皇室貴族都把中國瓷器視為寶物。元代的航海能力及對外貿(mào)易十分發(fā)達,也使得中外文化互動頻繁。
袁南征認為,戰(zhàn)爭掠奪也是造成元青花流失的原因之一。而現(xiàn)在國家文物部門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防止元青花流失海外,保護我國的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