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釘三足洗
孩兒枕
江蘇省收藏家協(xié)會瓷器委員會專家何政谷昨天做客本報直播室,主講了宋代五大名窯之鈞窯和定窯,其中美輪美奐的鈞窯,因神奇的窯變而聞名;定窯則因有金銀銅圈的裝飾,而俗稱為“金裝定器”。
鈞窯:
神奇窯變一色出萬彩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是對鈞窯瓷器“神奇窯變”的獨特形容。何政谷介紹說,鈞窯窯址在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更名鈞州),鈞窯是在唐代花瓷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盛于北宋,并成功燒制出銅紅釉。鈞窯以燒制乳濁釉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另外,鈞瓷的釉色絢麗多彩,主要有天藍、月白、海棠紅、玫瑰紫等多種顏色。其中,藍色乳光釉是鈞釉的重要特色之一,猶如藍天中的晚霞。
鈞瓷的器型,多為花盆、洗、花瓶、盆托、三足爐、枕等器物,民窯有碗、盤等生活器皿。另外,鈞瓷紋飾,是以瑰麗異常的釉色美來取代裝飾效果,鈞窯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數(shù)字銘文,是在燒制以前刻上的。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數(shù)字為配套而刻,一號最大,十號最小。故宮中舊藏鈞窯瓷器以及宮殿使用的銘文多為清代宮廷工匠所刻,其銘文有“養(yǎng)心殿”、“長春書屋”、“重華宮”等,字體工整,刻工精美。
“由于鈞窯瓷器價值較高,去年倫敦蘇富比拍賣宋代鈞窯的瓷壺,以680多萬元成交。其仿品也很多,這些仿品釉面火光太足,胎質過于細密,紅紫斑塊呆板,像人為粘貼上去的,真品胎質沒有仿品那么堅硬,紅紫斑呈自然暈散的痕跡。”何政谷介紹說,真品因為釉厚,器壁有流淌的曲線,即所謂“蚯蚓走泥紋”,而仿品器壁不能呈現(xiàn)這種曲線,這是區(qū)別鈞窯真?zhèn)蔚闹匾罁?jù)。
定窯:
口沿鑲金銀稱“金裝定器”
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碗以1313.7746萬元成交,使定窯瓷器吸引了很多藏家的眼光。何政谷介紹說,定窯,位于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燕山村一帶,曲陽縣宋時隸屬定州,故簡稱“定窯”。
何政谷介紹說,定窯,因白瓷而馳名,也有少量黑釉、褐釉、綠釉等品種,北宋中期曾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定窯的口沿多不施釉,燒成后器口有毛澀感,為了彌補芒口的缺陷,往往在口沿上鑲以金、銀、銅圈作為裝飾,俗稱“金裝定器”。無論是正燒還是覆燒,“淚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
定瓷帶題款的大都與宮廷有關,數(shù)量最多的是帶“官”字款的,其銘文是宮廷玉工刻的,常見的有“奉華”、“聚秀”、“慈福”等。在鑒定上,定窯的仿品缺乏真品的自然靈活氣息,構圖也過于嚴謹,缺少真正牙白的效果,而且也沒有真品施釉而流淌的宛如淚滴狀的流釉痕,紋飾上遠不及真品技法嫻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