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ceramic glaze) 是覆蓋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態(tài)薄層。
釉是一種硅酸鹽,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長石、粘土為原料,經研磨、加水調制后,涂敷于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的焙燒而熔融,溫度下降時,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它使陶瓷器增加機械強度、熱穩(wěn)定性、介電強度和防止液體、氣體的侵蝕。釉還有增加瓷器美觀和便于洗拭、不被塵土粘染等作用。
釉的種類繁多,按配料組成可分為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食鹽釉;按配制方法可分為生料釉、熔塊釉;按燒成溫度可分為高溫釉、低溫釉;按外觀特征可分為:透明釉、乳濁釉、顏色釉、結晶釉、變色釉、裂紋釉等;按坯體種類可分為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等。我國陶瓷生產中所用的主要有長石釉和石灰釉兩大類。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金屬物的不同以及燒成氣氛各異,釉色有青、黑、綠、黃、紅、藍、紫等。古代的白瓷是接近無色的透明釉。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陶瓷釉
彩釉: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燒胎體涂白、綠、褐、藍色釉、800度窯溫烘烤;當時多用做陪葬品。
釉上彩:就是先燒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進行彩繪后,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琺瑯彩都是釉上彩。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燒成后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它的特點是色彩保存完好,經久不退。我們通?吹降那嗷ù伞⒂岳锛t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細分類。
釉里紅:釉里紅即釉下的紅色。它以氧化銅在瓷坯上繪畫圖案,然后施透明釉,高溫還原焰燒成。
斗彩:。“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藝的基礎上逐漸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裝飾方法,先放在窯內用高溫燒成青花,然后填上彩料,再由烘爐低溫烘燒制成。它由淡描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組成畫面,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爭奇斗艷,使斗彩堪稱瓷器中的絕化精品。
開片:既冰裂紋,釉面裂紋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脹系數不同,過早出窯遇冷空氣產生,宋代哥窯以此為主要特征。
青花:釉下彩品種之一,以氧化鈷為色劑,在坯胎上作畫,罩以透明釉,經1300度高溫燒成,藍白相映,明清兩代主打瓷器。
結晶釉:釉燒后,在釉層中出現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晶體。這種以結晶為特征的釉稱結晶釉。釉的底色與晶花顏色不同者稱復色結晶釉。也可采用施底釉和面釉來制造復色。結晶釉成因是產品燒成過程中釉內的結晶物質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tài),在緩冷過程中產生析晶,從而析出美麗花紋的結晶。此類釉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頗受人們喜愛與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