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有德有才方能成就大事業(yè),一直以來都是這么認為的,但涉獵商海久了,才知道原來沒有那么簡單,成功不是偶然,贏在細節(jié)更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努力。
筆者自營過塑料粒廠,也因此結識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老板,就以陳老板來說吧(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用化名比較好一點,請諒解),此君是某市的政協(xié)委員,且自營**廠,成績斐然,在事業(yè)如日中天之際,出于開源節(jié)流的目的,也開拓了新的領域。進入了塑料界,辦起了一個全新的吹膜廠。要說他的才能和德行,那可不是吹出來的,他也用事實證明了他的本領。
因他是我們的上家,也是我的客戶之一,打交道的時間久了,我也知道陳老板的為人相當守信用,而且態(tài)度不錯,在本市塑料界來說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買主,在同行中口碑一直不錯。但就是這樣德才兼?zhèn)涞娜瞬,帶領他的團隊經(jīng)營經(jīng)火一段時間后,漸漸風光不再,在前不久得知他的吹膜廠已經(jīng)關門大吉。大家朋友一場,看到這種情景,我心中彼不是滋味,感慨萬千。
雖然是事后諸葛亮,但作為商場警示錄,具有相當?shù)囊饬x,以筆者商戰(zhàn)多年的經(jīng)驗和眼光判斷,一一為您解開謎團,陳老板雖然在調(diào)味廠經(jīng)營方面有獨到的高招,成績斐然是因為他有自已的獨到配方和技術。所以質(zhì)量不錯,銷路通暢。再加上本市及周邊調(diào)味行業(yè)競爭對手比較少,因此有了不錯的經(jīng)濟效益。
但商場上一直流行"不熟不做"的說法,陳老板一開始犯了根本性的錯誤,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進入了全新且陌生的塑料領域,為此在初期市場開拓和掌握技術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雖然他也懂得用人才進行開拓,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和省事,但由于他本身既是投資者又是決策者,由于對自身的行業(yè)不是很精通,因此在決策上就難免犯錯誤。
在購買機器設備時,出于試探性的投資,購買了三套二手的吹膜機組和二手的切機等一系列設備,由于機器不爭氣,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做過塑料的朋友都知道,特別是切機,要求相當精密。且懂得一定的調(diào)試才能物盡其用,如果調(diào)試不好,再好的設備也相當于廢銅爛鐵。
用一個簡單的道理事例來說明陳老板此時的狀況,就好比是一個新司機駕駛一臺殘舊的車子,前景堪憂。雖然陳老板在事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尋覓人才,欲求度過難關,但真正精通塑料的人才卻一般都是自營塑料廠的老板,所謂術業(yè)有專攻,久病成良醫(yī)。所以他尋覓到的只能是對塑料某一方面比較擅長的人才,并不是全才,用難聽一點的話來說,尋覓到的人才只能是半桶水的功夫。
陳老板和他請到的人才,兩個不精通本行業(yè)的人在決策和操作時,弄出了很多的機械事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交了很多學費。我常常在機修廠里看到他們的身影,不是弄斷螺桿就是操作失誤,搞壞其他的機器。常常大修。雖然我好心好意的進行技術指點,但卻不能從真正根本上扭轉(zhuǎn)乾坤,因為經(jīng)營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不是技術了得就行的。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學費過程后,開始有合格的產(chǎn)品進入市場,由于實力弱,只能找人經(jīng)銷,但市場上的經(jīng)銷商,都不是善男信女,常常把價格砍到生產(chǎn)廠家心滴血的地步。老手的吹膜廠老板只能微利經(jīng)營,何況新手乎。何況市場上的經(jīng)銷商一般都是“周扒皮”,都有自己固定的廠家供應塑料袋產(chǎn)品,對他這樣的新手供應的產(chǎn)品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在價格上只能是以略低的價格成交,進一步謀殺了陳老板的謀利空間。
陳老板千好萬好,但性格上還是有一點不太好,不知道是不屑于和我們這些小的供應商打交道,還是交際能力或者認識上有問題,反正是不太能和我們這些供應商打成一片,在同行的辦公室里極少看到他的身影。沒有象我那樣常常串串門,同行彼此之間加強聯(lián)系,增強感情。
而一些老練的老板卻很會做人,常常串串門,時不時的和我們這些小供應商喝茶聊天,做為供應商,大家都是人,在價格和信用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肯定是誰和我們更熱乎關系更近一點,就賣給誰啦,這樣一來,陳老板就有點吃到啞巴虧了,在淡季時,供應是沒有問題的,在旺季時,常常拿不到原料下鍋,饑一頓飽一頓的撐著。這種情形一直維持著到最后時刻。
在不久前,陳老板終于痛定思痛,出手轉(zhuǎn)讓了吹膜廠,留下了滿腔熱血和一絲遺憾,淡出了塑料界。在此但愿陳老板能真正的醒悟,奔向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