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yè)老板和我講,受宏觀調控影響,行業(yè)處于低谷,今年經營工作受到了沖擊,銷售比原先預期下降很多,公司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員工們也都在等待和觀望。前景的莫測、競爭的殘酷、行業(yè)的低迷使得公司過去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逐漸喪失,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想轉型吧,又擔心市場風險,欲創(chuàng)新哪,恐怕自身資源達不到要求,怎么辦?
對于這個較為普遍的問題,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認為,企業(yè)經營中不管是遭遇何種困境和險境,千萬不能自亂陣腳。企業(yè)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是逃不了也是躲不過的,我們必須做的就是要在審時度勢基礎上,沉著冷靜,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堅決貫徹執(zhí)行下去,一旦逆境過后,我們終會有笑傲江湖的一天。另外,應該記住的是:第一,是要樂觀;第二,則是要審慎,只有這樣,才不會迷失今后的道路。
當我們回味今天通用的成功并為之折服的時候,別忘了,當其CEO斯隆于1918年加入通用時他面臨著怎樣一個舉步艱難的局面。公司缺乏進行有效管理的組織機構,加上汽車行業(yè)及外部市場的的諸多困難,公司還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當時斯隆也承認:“公司同時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經濟壓力及內部的管理危機。”但是斯隆對汽車行業(yè)及通用的前景表示樂觀,并嘗試制定出長期的管理計劃。他說:“有些人被不景氣的世道嚇壞了。但我從來就沒有向經濟悲觀主義低頭。在那段時間,我一直堅信商業(yè)形勢最終會好轉,進入一個強勁增長期。”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一系列措施很快扭轉了通用汽車公司的困境,30年代初通用就超越福特成為最大的汽車公司,到1946年斯隆卸任時,通用更是如日中天。在斯隆長達30年的領導下,通用汽車成為了史無前例的世界上最龐大也是最成功的工業(yè)公司。
那么,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在市場策略上,斯隆力主開發(fā)不同價格的車型來迎合具有不同購買力的顧客;每年變更車型以刺激需求;引進彩色車;接受舊車作為抵價來購買新款車;堅持高檔車以品質而不靠廉價取勝;成立分期付款購車的融資機構,等等。這些做法在今天早已司空見慣,可在當年都屬首創(chuàng)。那時候沒有銀行愿意提供信貸來支持“高風險的”私家車享受。而老福特迷醉于自己T型房車的成功,竟傲慢地揚言客戶喜愛什么樣的車悉聽其便,只要它們是黑色的T型車就行。斯隆以戰(zhàn)略伙伴的角度來對待汽車經銷商,一反把他們看成利潤爭奪者的敵對態(tài)度,確認雙方共生共榮的關系,盡量使其有利可圖。斯隆經常走出總部遍訪全國各地的經銷代理,實地了解需要,傾聽其意見,這種深入基層的做法在當年是絕無僅有的。
事實上,從企業(yè)經營來說,有些事是可控的,但隨著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有些事是意料不到的,尤其是面對后者,被動等待不是辦法,主動出擊才是上策,這正如日立公司的做法一樣。
日本日立公司為了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發(fā)展生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賣新建廠房的建筑材料,新添置一些設備。這時,正趕上了60年代初整個日本經濟瀟條時期,現(xiàn)在產品滯銷,賣不出去,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就可想而知了。
面對這一嚴峻情況日立公司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繼續(xù)投資,另一條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后,果斷決定走后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zhàn)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積蓄財力,待機發(fā)展。經過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和三菱的營業(yè)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繼續(xù)上升。進入60年代后半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來到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升到160億日元,1969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億大關,達1220億日元。從效益上看,1966年到1970年,5年內銷售額提高了1.7倍,利潤提高了1.8倍。
事實上,曾經顯赫一時的企業(yè)并非就可以高枕無憂,它們同樣需要面對嚴酷的市場環(huán)境,對于國內眾多成長型企業(yè)來說,在發(fā)展壯大過程中,會遭遇到一系列的壓力和問題,每當這個時候,就要樹立起科學的發(fā)展觀,千萬不要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