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瓷器被傳到畫工手里,即進入徇麗彩飾的階段。那些畫坯,即瓷畫家的卑賤程度不亞于其他工種的工人。這是沒有什么奇怪的,因為,他們之中除了幾個畫家以外,一般的畫家沒有去歐洲見習數(shù)月〔日文:一般畫家的水平只要在歐洲僅見習數(shù)月即可達到〕。這些畫工,甚至全部中國畫家,他們的知識〔日文:全部技能一般〕沒有立足于任何原則之上,而只是局限于某種習慣、基于一種想像力而巳。他們對于這種藝術的一切基本規(guī)劃,一無所知。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卻能在瓷器、扇子和薄如紗的燈籠上繪出令人瓚美的花草、禽鳥和山水畫來。
彩繪這一勞動在同一工場內是由許多工人分別進行的。一個工人單純地把圓形色線繪在瓷器的口緣上;第二個工人描繪花的輪廓;第三個工人接著暈色。這一伙人專門畫山水,而那一伙人就尃門畫鳥獸。人物畫畫得最粗 。如果看了從歐洲帶來的一些彩色風景畫或都市地圖畫,就不會嘲笑中國人的繪畫形式了。
瓷胎上的彩色磪是五彩繽紛,在歐洲, 除了白地上帶深藍色圖樣的瓷器以外,幾乎別無他瓷。但是,歐洲商人卻進口別種瓷器,例如有地色像法國的燃燒鏡*(mirois ardens)的, 也有全是紅顏色的。后者中有釉下紅, 即釉里紅和吹紅釉,即吹紅。吹紅上罩有像法國的“縮像”(mignature)似的散斑。要想把這兩種瓷器作得完美無缺是困難的。成功的作品,無比珍貴,價格甚高。
也有用幾乎所有的彩料和金彩繪上風景畫的瓷器,其售價甚高,頗為美麗;而一般的則還不如僅用藍色色料彩的瓷器。據(jù)《景德鎮(zhèn)志**》上的說法,昔日之所以只使用白瓷,顯然是因為在饒州附近連比用在優(yōu)質瓷上質量更差的青料都找不到的緣故。用在優(yōu)質瓷上的青料是從遠處運來的,價格很高。
*英語稱mirror-bLack, 即為烏金釉瓷器。-譯者
**這里所說《景德鎮(zhèn)志》,實指康熙的《浮粱縣志》。設有《景德鎮(zhèn)》這樣的地志,-譯者
街談巷語說,有一個瓷商曾在海上遇難而漂流到一個毫無人煙的海岸,他在那里找到的東西遠超過他所失去的財富。故事說這個瓷商趁船員們用船舶的碎片造小艇的功夫,徒步徘徊在海岸上,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會呈現(xiàn)最美麗的藍色的礦石,于是他帶了許多回來。據(jù)傳,這種礦石所呈現(xiàn)的藍色的絢麗,在景德鎮(zhèn)也未曾見到,后來,這個中國商人極力尋找了這個偶然到過的海岸,但終末成功。
下面談談青料的處理方法。首先把它埋入窯內深半尺多的砂礫層里連續(xù)煅燒二十四小時,然后像其他色料一樣研磨成極微細的粉末。青料并不是在大理石上〔粉碎〕的,而是倒入內底無釉的大瓷缽內,用頭部無釉的〔瓷〕槌研磨成粉末的。
紅料是用“礬”(Couperose), 即皂礬制成的. 中國人制備紅料的技術也許是獨特的, 所以現(xiàn)在介紹其制備方法. 先往坩堝里倒入兩斤皂礬, 用另一個坩堝把它扣起來,嚴密封泥。上面的坩堝上開一小孔, 小孔要用蓋子蓋起來。這個蓋子能隨時自由地啟開。坩堝要置于木炭火中以強火加熱。為了增加反射熱,用磚把炭火圍起來。冒出熊熊黑煙,說明火候未到;而開始冒出薄而細密的雲(yún)彩般的煙,說明火候適宜。這時,從坩堝內取出此少量原料,加水后在柏木上作試驗。作試驗時,如果它呈現(xiàn)鮮麗的紅色,那末拆除包圍和覆蓋坩堝的炭火,完全冷卻后取出在坩堝底上業(yè)巳成塊的紅料。最好的紅料是粘著在上面的坩堝上的。用一斤皂礬,可制得四“盎司*” 紅料。
*英美重量單位。一盎司等于28.35克。一譯者
雖然瓷器的本質是白色的,但如果上釉就變得更百。而有時先用特殊的白料在瓷胎上描繪圖樣,后用各種色料施彩,這種白料是用把透明卵石像處理青料那樣置于窯內煅燒后磨成粉末的方法制得的。往半盎司該粉末里還要摻入一盎司研磨成粉末的白鉛粉。有時往這種混合物中摻入其他色料。例如,要制得綠料,就往一盎司白鉛粉和半盎司卵石粉末中添加三盎司稱之為銅花片的原料。我認為,銅花片可能是經(jīng)過煉制的純度最高的細銅粉。
如果往用此法制得的綠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白色料,即可獲得紫色料。要獲得深紫色料,則按所需要的比例〔日文:根據(jù)其濃度要求〕再添加綠料。黃料的制備方法是:往七特拉姆**( dragme〔 drachme〕)上述白色料里添加三特拉姆皂礬紅料。所有這些色料必須塗在經(jīng)過釉燒的瓷器上,再置于窯內進行彩燒,才會呈現(xiàn)出綠、紫、黃、紅等顏色。中國書上說,這些色料必須摻以白鉛粉,硝石和皂礬才可使用;浇掏教展じ嬖V我,用橡水溶解色料時要摻以白鉛粉。
制備含紅的釉時使用稱之為銅綠紅的紅料,即現(xiàn)在所要談的紅色。它是把普通瓷釉和由白色的卵石制得的釉配制成的。用卵石制釉的方法與制普通釉的方法相同。但我尚未得知這兩種釉的
用量和紅料在該混合液中的溶量。如果作些試驗,定會發(fā)現(xiàn)其秘方。瓷器在變干后被置于普通窯內燒成。燒成后,若呈現(xiàn)出純正的紅色。帶光澤且毫無斑點, 算完全掌握了這一制作技術。當敲打時,它不發(fā)出清脆的聲音。
*所謂“透明的卵石”可能是石英,一譯者
**衡量單位。在藥量中等于60理或八分之一兩:在常衡中等于27一喱或十六分之一兩。一譯者
吹紅又是另一種瓷器, 其制作方法如下。預先準備紅料和管子。把管子的一端用紗包緊,輕輕地放在紅料上,使紅料滲入紗里, 然后將管子對著瓷器噴吹, 以使紅色的小斑點遮蔽瓷胎表面。吹紅比釉里紅珍貴,價格也較高。一切操作必須進行得適宜,否則很難作成功。
黑色的瓷器既美觀又珍貴。稱之為烏金的瓷器呈鉛黑色,與法國的燃燒鏡相像;若飾以金彩,則更為美觀。坯體在干燥之后要上黑料。黑料由三盎司青料和七盎司普通石釉配成,根據(jù)對顏色的深度要求調劑這兩種成份。只要作些試驗,就會得知它們的準確配量。黑料由三盎司青料和七盎司普通石釉配成,根據(jù)對顏色的深度要求調劑這兩種成份。只要作些試驗,就會得知它們的準確配量。黑料變干后進行燒成,爾后上金彩,裝入另一座特殊的窯內進行彩燒。
在當?shù)禺a(chǎn)的瓷器中有一種是我還從未見過的。整個瓷胎鏤有透明的空洞,中間有可盛“利久酒*”的盞形器物。盞與鏤雕瓷胎構成完整的一體。我見過繪有滿族和漢族婦女彩畫的瓷器。畫面從衣裳到臉色,臉形都處理得精致,遠看會以為是景泰藍。
*法語外來語,是一種芳香烈酒。一譯者
必須注意的是一種當?shù)厝朔Q為碎器的特殊瓷器。它不用別的釉,而只用以白卵石制作的釉。瓷胎表面有裂紋。裂紋佈滿表面,形成無數(shù)龜裂紋樣;遠看,好像無數(shù)破裂的瓷片,它們仍舊在瓷胎上而未散落;也很像嵌鑲作品。用卵石作的釉,其顏色白里透灰。如果全部塗上青料,再上此釉,那末燒成后,其上面的裂紋好像在釉下。
要想上金彩,就將金子磨碎,倒入瓷缽內,使之與水混合直至水底出現(xiàn)一層金為止。平時將其保持干燥。使用時,取其一部份,溶于適量的橡膠水里,然后摻入鉛粉。金子和鉛粉的配比為三十比三。在瓷胎上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料的方法一樣。
最后再介紹一種瓷器。其制作方法如下:上普通釉,燒成后用各種色料進行彩繪,然后進行彩燒。有時,經(jīng)過第一次燒成后進行彩繪;但有時為了遮蓋缺陷需要局部地進行塗色,再進行第二燒成。有許多人卻也喜愛這種花花瓷器。這種瓷器紋都不整齊,這或是由于工人的彩繪技術不精堪,或是由于有必要掩飾繪圖的蔭影或是為了掩飾瓷胎缺陷之故。一旦彩畫和金彩(若上金彩)變干。就把瓷器按大小摞起來裝入窯內。
這種窯,其較小者,一般用土、也可以用鐵建造,我所見過的這種窯約有一人高,約有法國最大的酒樽寬。是由大約一指厚一尺高、一尺半長的磚砌成的。制磚用的原料就是制作匣缽用的原土。這種土作成適于砌筑園筒狀之后,要加以燒固。建窯時,把磚一塊一塊地用水泥密砌起來。窯體底部離地面約有半尺高,建在兩三層厚而不寬的磚上。窯的周壁用磚砌筑得很好。在窯壁下部開有三,四個起風箱作用的通風孔。在周壁與窯體之間留有大約半尺寬的空隙,其僅有三、四處是充滿的,它們好像窯的幾個支腳〔日文:在這個空隙的僅三、四處有支壁,它們把窯與周壁連接起來了〕。我認為,窯身與周壁是同時砌筑的,否則窯是砌不起來的。所要釉彩燒的瓷器在滿窯時,正如上所述,是按大小摞起來的。滿窯后,用與窯壁相同的土塊覆蓋窯的上面。這些土塊相互吃緊,用石灰漿或濕粘土粘緊。而只在窯頂中央留下一個觀察瓷器的燒成狀況用的小孔。其次,在窯的下面和窯蓋上面生大量炭火。炭是從窯蓋上往窯與周壁之間的空隙投入的。窯頂看火孔要用破壺蓋起來。當火燒得很旺時,應頻繁地從這個小孔窺視窯內。當瓷器煥發(fā)出光輝、彩畫發(fā)色鮮艷時,拆除炭火,取出瓷器。
使用白鉛粉,能使顏色粘著于經(jīng)過釉燒的瓷器上。據(jù)《浮粱縣志》記載。從前人們曾使用硝石和皂礬將顏色粘著于瓷胎上。由此我聯(lián)想到,如果往在玻璃板上繪畫用的色料中也摻入白鉛粉,那末經(jīng)過某種形式的彩燒之后,由于所摻入的白鉛粉的作用,也許能重新獲得業(yè)巳失傳的透明的玻璃畫了。作些試驗就會知道此法是否有效。
在談失傳的秘法時我相起了在中國同樣失傳的另一個秘法現(xiàn)在順使談談這種藝術。這種瓷器,在其內側繪有游魚等的動物畫:當?shù)節(jié)M某種液體時,畫才浮顯出來。該瓷稱為夾青,也根據(jù)上青料的方式稱為“被夾入的青。”下面所述為人們重新掌握的這一秘法。也許在歐洲人們能想像出中國人所想像不到的事情。用此法彩繪的瓷器,必須是非常薄的。坯體變干后,把發(fā)色較深的青料塗在它的內側,而不像一般的瓷器那樣塗在外側。通常在其內側繪上魚紋,而魚紋在倒?jié)M水時很容易地浮顯出來。當色料變干時,就在紋樣薄薄地塗上一層制作瓷坯用的坯泥作成的非常稀的泥漿;這就使得青料夾在雙層薄如刀片的坯土中間了,薄漿層變干后進行施釉。不久坯體就被置于轆轤的修坯臺上了。由于坯體內側有塗物,所以把外側削得盡量薄些,即削到快要顯露出色料為止,然后,將外側進行浸釉,坯體在完全變干后,被裝進普通的窯內進行燒成。夾青制作得非常細致,需要當今的中國人力所不及的技術。有人為了恢復這種魔術般的彩飾法,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終歸徒勞。不久前,在他們當中有人向我保証,他所作的新的嘗試接近成功。
盡管如此,迄今人們仍可以說:美麗的青花紋樣先從瓷胎上繪畫 ,后重新浮顯來。剛剛繪出的紋樣呈淡墨色,在它變干后一塗上釉,紋樣便立即消失:坯體上不留下一點彩繪痕跡,變得白一色了。這種釉下彩,在窯火中灼燒時,發(fā)色鮮艷奪目,很像自然界的暖氣使得許多美麗的彩蝶破殻而出一般,F(xiàn)在再補充一事。上釉以前,為了將瓷坯磨平,消除不整齊之處,必須進行壓坯。為此,用稍沾濕水非常細軟的小毛筆,輕輕拭擦整個壞體表面。
另外,上釉也頗需要技術。釉既不可上得過多,又要上得全面、均勻。薄胎細瓷,上釉要分兩次進行,即在內面和外面上釉,釉要上得薄些。如果釉層過厚,杯坯的薄壁因承受不住自重而立刻變形,較堅硬的細瓷要上兩次釉,但有時只上一次釉。第一次上釉是灑釉,第二次上釉是浸釉,首先用一隻手從外部托住杯坯,將口斜著對準釉壺咀。再用另一隻手澆釉。這時務必使釉漿盪遍整個杯坯內部。這樣即可對許多杯坯連續(xù)進行澆釉。當?shù)谝徊糠荼鲀炔康挠宰兏蓵r,按下述方式在杯坯外部上釉:用一隻手頂住杯內底心,用小棍支撐住底足中央,浸于盛滿釉的容器里。一浸釉就立即提出來。
前面談到瓷坯底部留下土塊一事。事實上,瓷坯在上釉和干燥后才被置于轆轤上挖底足,然后,在底足內畫一圓圈,常常寫上幾個漢字。當?shù)卓钭兏蓵r,在底足內部上釉。至此,一切手工操作使結束。不久,將瓷坯從作坊運到窯場燒成。
使我甚為驚嘆的是,一個運坯工雙肩擔著兩條擺滿瓷壞的又窄又長的板子,保持著平衡穿過好幾條熱鬧的街道而不打破瓷坯。有人若碰撞了他,就得按規(guī)定賠償損失,因此,行人見了他就謹慎地閃開。而運坯工則協(xié)調著步伐和身子,絲毫也不失去平衡。這不能不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