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窯時由于溫度的上升速度、火焰的性質(zhì)以及冷卻方法等之不同,雖用同樣的原料在同一溫度下燒制,也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結(jié)果。所以說燒窯這件事,窯內(nèi)自不用說,就連風(fēng)向和氣壓的變化。乃至空氣的溫度各方面,都必須充分加以注意。
如何使這種溫度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而上升,并且能善于巧用火焰,這在燒瓷技術(shù)當中是最重要、最困難的。因此,在從前燒窯工人中間流傳著所謂“一燒、二土、三細工”的諺語,而且過去曾有許多窯廠保持著在燒窯前先供酒祭神,然后再點火的迷信習(xí)慣,如今不少古窯址仍有窯神碑、廟的遺存便是左證,F(xiàn)在當然可采用科學(xué)方法進行燒窯了。
一般說來,燒成的溫度在最初較低,到后來由于從無窯到有窯,又因為窯的結(jié)構(gòu)逐步改進和燒窯技術(shù)的發(fā)展,所以燒成溫度逐漸提高(參見表5)。
表5 中國古陶瓷燒成溫度
時 代
出 處
品 種
燒成溫度℃
新石器時代
浙江余姚
河姆渡第四期文化層夾炭黑陶
850~900
新石器時代
江蘇金山
良諸文化黑陶
940±20
新石器時代
江蘇青浦
青蓮崗文化灰陶
990±20
新石器時代
山東城子崖
龍山文化薄胎黑陶
1000℃左右
商 代
河南鄭州
殷早期紅陶
1000±20
西 周
陜西長安
灰 紅 陶
1000±20
東 周
山西侯馬
釉 陶
1230±20
西 漢
釉 陶 瓷
1270±20
△東 漢
浙江上虞
黑 瓷
1240±20
△西 晉
遼寧撫順
黑 瓷
1230±20
△東 晉
浙江德清
黑 瓷
1150±20
北 朝
河北景縣
封氏墓青瓷
1200±20
唐
河南鞏縣
白 瓷
1150±20
△唐
河南鞏縣
黑 瓷
1290±20
△唐
山西渾源
黑 瓷
1320±20
△宋
福建建陽
建窯黑瓷
1310±20
△宋
河北曲陽
定窯醬釉瓷
1350±20
△宋
河北磁縣
磁州窯黑瓷
1310±20
宋
浙江龍泉
龍泉窯青瓷
1200±20
宋
江西景德鎮(zhèn)
湖田窯影瓷
1100~1150
△金
山西懷仁
黑 瓷
>1300
△元
山西臨汾
黑 瓷
>1300
△元
江西景德鎮(zhèn)
湖田窯黑瓷
1250±20
明
江西景德鎮(zhèn)
宣德官窯青花瓷
1200±20
明
江西景德鎮(zhèn)
萬歷官窯五彩瓷
1200±20
清
江西景德鎮(zhèn)
康熙官窯五彩瓷
1300±20
清
江西景德鎮(zhèn)
雍正官窯粉彩瓷
1300±20
[注]本表摘自中國科學(xué)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及國家建材總局建筑科學(xué)研究院(指表中加△者)對古陶瓷的測試報告。
至于瓷器或陶器表面上所有的紅、綠、黃、紫等彩繪,溫度都較低,約在600~850℃左右,而且是后燒上去的。
唐三彩與彩繪瓷器不同,并非兩次燒成,而是在開始時便掛上著色釉,仍在750℃上下燒成的。漢代的綠陶(有時因長年被空氣與溫氣侵蝕而成銀色)也是與唐三彩差不多用同樣溫度燒成的。
陶瓷有種種顏色,這此顏色都是由其中所含的金屬生出來的。但即或含有等量的同樣金屬,也會由于它本身與氧結(jié)合的情況不同,而使產(chǎn)生的顏色有很大的區(qū)別。例如景德鎮(zhèn)窯的白色是一種青白的冷青色,磁州窯的白色是一種黃白的暖白色。二者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為其中所含鐵分與氧結(jié)合的情況有別所致。就是說:前者的鐵分與較少的氧結(jié)合了,而后者則是鐵分與較多的氧氣結(jié)合了。
我國宋朝的兩種名窯產(chǎn)品——影青(青白瓷)與定窯白瓷,二者都是在薄胎上精雕細刻著美麗花紋。這一點雖然很相似。但是前者給人一種青白如玉的堅硬感,而后者則給人以乳白色有如象牙一般的柔和感。其原因仍不外是釉中所含將近1%的鐵與氧結(jié)合量的多少所造成。
又如紅色釉的紅色及其沉著的綠色,都是因為釉內(nèi)含有極少量的銅而產(chǎn)生的。所不相同的是后者的銅與氧結(jié)合了。而紅色釉中的銅卻沒有與氧結(jié)合,只是單獨地散存于釉中。
表6 我國古代青瓷還原比值與釉色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