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首頁  | 經營管理 | 營銷專題 | 人際溝通 | 創(chuàng)業(yè)天地 | 網商 | 職場生涯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營銷管理>>創(chuàng)業(yè)天地>>|
菇業(yè)大王 現代農莊夢

發(fā)布:2007-8-25 15:36:04  來源:  [字體: ]

    磨礪滿身技術身無分文 1980年,從部隊退伍的農民趙啟平順理成章地回到山東諸城老家,成為鄉(xiāng)文化站站長。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是他多年的夢想。當時,他的工作是編寫地方戲劇本,一年寫一個,很清閑。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諸城這樣的歷史文化古城,“萬元戶”成了家家羨慕的理想目標。趙啟平也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但都不盡如意。

    經過種種嘗試,趙啟平發(fā)現了一個可以學技術的無本生意--種蘑菇。他200元的啟動資金在一堆鋸末和棉花殼里開辦了食用菌廠。從選場地、租大棚、做培養(yǎng)基到種植、養(yǎng)護、出售等一切工序都由他一個人承擔,他不知在種植大棚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當第一株蘑菇捧在雙手上時,趙啟平不禁流下了熱淚。

    門外漢很快成為食用菌的栽培能手。他隨后應聘到江蘇,成為南京食品生物研究所工程師,組建了生物技術開發(fā)部并成為中國食用菌協(xié)會員。

    創(chuàng)業(yè)賠了生意賺了技術 1992年,趙啟平從杏花春雨的江南轉戰(zhàn)到駿馬秋風的塞北,在長白山下開始種植食用菌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這次創(chuàng)業(yè),從表面上看是完全失敗了。由于決策失誤,他的菇業(yè)生意賠了本。東北無霜期短,野生菌多,市場不好。但趙啟平把長白山野生的榆黃菇、猴頭、靈芝都引入大棚,并培植成功,成為種值食用菌的多面手。生意是賠本了,但所學到的技術是賠不掉的。

    大雪冰封的東北再一次讓趙啟平到了走投無路的境況。多年前,他面對過第一個妻子亡故的慘痛。這一次,和他結婚5年的第二個妻子又在他最艱難的時刻拋下一雙兒女,選擇了離開。趙啟平看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臨近崩潰的邊緣。

    北京,成了他追逐夢想的啟明星。趙啟平留下了兒子在東北讀書,帶著5歲的小女兒在一個北風蕭瑟的初春季節(jié)踏上了進京的列車。

    進京抓住市場打下根基許多尋夢的人都在春節(jié)地后闖北京。雖說奏已經來了,但寒冷的天氣加上失落的人心,總不免讓人有幾分凄涼。19984年,趙啟平來北京的時候,手里拉著瘦小的年紀的女兒,口袋里裝著100塊錢,迷茫地從北京站走到天安門。

    好心的交警看到他因為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火車而消瘦憔悴的面容,上前詢問他是丟了錢還是不舒服。就這樣幾句話,趙啟平至今還記得。他說,那時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期聽到的最溫暖的問候。

    當時,一位朋友在通州租了幾個大棚。但由于不懂技術種不出蘑菇,一年6萬元的租金只能白白消耗。趙啟平的到來無疑給朋友帶來了生機。于是,趙啟平又開始了自己的無本買賣產。兩人你出資金、大棚,我出技術種蘑菇,一年下來,4個大棚賺了4萬多元。

    經過4年的努力,趙啟平打下了事業(yè)的根基--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京都菇業(yè)開發(fā)中心成立。趙啟平認為農業(yè)種植更多的是靠經驗,靠不斷實踐。這位曾經想當作家的山東農民在北京種蘑菇種得越來越好,他的基地不斷向北京各郊區(qū)縣擴散。

    責任輸出技術助人致富作為共產黨員、退隊軍人的趙啟平,曾給自己這個民營企業(yè)家的身份下了4點責任:一是民營企業(yè)要在經濟戰(zhàn)場上當尖兵,要有當“烈士”的準備;二是民營企業(yè)要有精神,要講政治,在經濟上講政策策略;三是民營企業(yè)要有社會責任感,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四是民營企業(yè)要搞好高附加值的帶動性產業(yè),對京都菇業(yè)來說,就是要把農業(yè)產業(yè)化搞出名堂來。

    有了這4點責任,對于趙啟平關注失業(yè)人員的舉動不不奇怪了。許多失業(yè)人員沒有本錢做生意,又不能在一夜間學到技術。于是,趙啟平打出廣告:“下崗待崗不用愁,租個大棚種蘑菇。”下崗職工租大棚后,從購料到銷售均由京都菇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他們還免費培訓技術。截至2002年4月,有上百戶下崗職工靠租大棚得到190萬元的報酬。趙啟平以成為上百戶老百姓的打工仔而感到榮幸:“您當老板我打工,我就是個打工的命。”

    談起這些學技術的人,趙啟平還記得有個山東壽光的女孩。

    “1999年9月,有個壽光的女孩看了電視上關于我的報道,她一個人用了三天的時間騎自行車到北京來學技術學了半年,她回去了,自行車還留在這里。”趙啟平談起這些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的人們,眼里滲透出一種很慈祥的東西。很多技術好的人,都是在他鼓勵下回家鄉(xiāng)的。他說:“他們技術好,適合自己創(chuàng)業(yè),我當然得鼓勵他們離開,自己當老板。”

    圓夢探索現代莊園經濟說起在京城尋夢的最大收獲,趙啟平覺得不僅僅是種出了那么多讓自己和他人致富的蘑菇,而真正感知了全球化的市場,能夠從發(fā)達國家的案例中去認識農業(yè)產業(yè)化,學會對術單農業(yè)、觀光農業(yè)的操作。“開發(fā)旅游項目,從種蘑菇發(fā)展到種草種樹,是我對現代化大農業(yè)認識的延伸。”趙啟平這種想法的直接結果就是“大家地業(yè)”的成立。

    他獨家承包障日山大面積山地,創(chuàng)立”大家地業(yè)“。他的目標就是要在2003年底建成60套農家小院式的度假村,建成占地500畝,既可經營又可觀賞的真菌園區(qū)。此外,還有占地5000畝左右的植物園區(qū)、動物園區(qū)、經濟林區(qū)、百鳥園、魚文化區(qū)、形成立體的觀賞農業(yè)。

    從京都菇業(yè)的“租個大棚種蘑菇”到障日山莊投資開發(fā)的優(yōu)惠鼓勵政策,趙啟平都是為了吸引農科單位、民營科技企業(yè)和城鄉(xiāng)民營資本的共同參與。

    在京都菇業(yè)總部的前臺有一幅畫,上面的二龍戲珠圖案全是用靈芝拼成的。傳說中,百歲老人吃了靈芝又長出新牙,趙啟平希望京都菇業(yè)成為失業(yè)人員和農民的靈芝,讓他們帶著技術去創(chuàng)造新事業(yè)。京都菇業(yè)將和他們一起走向富裕。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類熱點  
營銷專題  
創(chuàng)業(yè)天地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