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茶具 文人雅趣 自古以來,茶具就是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究竟怎么樣的茶具既具有使用價值,又能保值增值呢? 唐以來主要變化較大的茶具有茶壺、茶盞(杯)和茶碗。明代茶道藝術(shù)越來越精,對泡茶、觀茶色、酌盞、燙壺更有講究,紫砂壺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興起的。紫砂壺從造型上來說有花壺和光壺之分。光壺根據(jù)球形、筒形、方形及其他幾何形變化而來,用線條、描繪、銘刻等多種手法來制作;花壺是把自然界動植物的自然形態(tài)在壺上展現(xiàn)。在2008年上海的一場秋拍上,顧景舟制大石瓢紫砂壺估價100至120萬元,成交價達(dá)到了315.84萬元。石瓢壺原是紫砂傳統(tǒng)造型,是光壺的典型代表。此壺為顧景舟制于1948年的五把名壺之一。這五把壺身均由吳湖湖先生手書,分別送給吳湖帆,唐云、江寒汀等名家。說到花壺的代表,就不能不說到蔣蓉的五頭束柴三友壺,其成交價達(dá)到了50.4萬元。 除了紫砂外,瓷、玉質(zhì)地的茶壺也可以在市場上看見,特別是在清代宮廷使用中更為常用。但光有茶壺還不夠,茶盞(杯)和茶碗也是不可少的,茶盞是古代一種飲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茶碗當(dāng)比茶盞稍大,但又不同于如今的飯碗,主要是滿足當(dāng)時文人墨客的豪飲。這兩種茶具主要以瓷器為主,衡量它們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與鑒賞瓷器一樣。像2005年春拍中,有一對黃地紛彩喜鵲登梅枝茶碗,成交價為13.2萬元,內(nèi)壁及底施透明白釉,釉質(zhì)均凈。外壁黃地紛彩,幾只喜鵲穿梭于梅枝之間。 除了上面這些常見茶具之外,還有茶船和茶盤等。其中茶船形狀有盤形、碗形,茶壺置于其中,盛熱水時供暖壺燙杯之用,又可用于養(yǎng)壺。茶盤則是托茶壺茶杯之用。而在烏龍茶的茶具中還有聞香杯,其主要是用于聞香之用,像在2006年上海秋拍中,就有一對清代德化暗刻詩文聞香杯,通體施白釉并在釉下刻草書似為"香渚方月山"詩句,為德化窯中之精品,深得文人青睞。
|